相信很多准媽媽在備孕期間就有所瞭解, 孕期口腔很容易出問題, 醫生也會建議你備孕前先做好口腔檢查, 有口腔問題就早點解決。 這是對滴, 因為孕期在激素的作用下, 孕媽的口腔比較脆弱, 很可能會出現一系列口腔問題哦。 那麼, 當孕期牙齒真的出現問題了該怎麼辦啊?准媽媽們, 首先, 你要淡定!淡定!再淡定!
▇孕期常見的口腔問題盤點
下面為你羅列了一些孕期常見的口腔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快來看看吧↓↓↓
☛孕期牙齦炎:因為雌激素代謝增加, 荷爾蒙作用在牙齦的微血管上, 使得牙齦充血腫脹,
Advertisiment
解決方法:別太擔心, 懷孕末期牙齦炎就會慢慢消失;除非是因為潰瘍或咀嚼障礙, 才建議切除。
☛孕期牙周病:懷孕期因為荷爾蒙改變, 會促使某些致病菌孳長, 如果本身先前有牙周病, 懷孕期會更加嚴重。 牙周病會影響胎兒健康。
解決方法:要對付孕期牙周炎, 最好的辦法是備孕時就是在孕前就到牙周專科醫生處檢查, 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此外, 孕期應注意口腔保潔。 除了堅持早晚刷牙、採用牙線等對牙齦進行深度清潔外, 每次進食後要充分漱口, 防止細菌過度繁殖。 如果牙齦出血嚴重不能緩解,
Advertisiment
☛孕期齲齒蛀牙:有些孕婦會有孕吐現象, 造成胃酸倒流, 引起牙齒的腐蝕現象(常發生在牙齒的舌側)。 還有些孕媽愛吃零食, 牙齦又容易發炎、浮腫, 加上行動不便, 口腔清潔工作容易疏忽, 會使得口腔殘渣堆積, 導致蛀牙幾率大增。
解決方法:孕期頭三個月不建議做牙齒深度治療, 因為此時胎兒還不太穩定, 等到妊娠中期孕婦的狀況最穩定, 如洗牙、牙科補綴、根管治療等都可以在這個階段完成。 但是牙科手術(如:牙周翻瓣深部治療、拔除智齒、牙根尖手術)因為手術時間較長, 在情緒上對孕婦造成的創傷過大的不建議在孕期治療。
▇這樣做, 孕期擁有一口好牙^_^
想要一口好牙其實也不難,
Advertisiment
☑未雨綢繆, 孕前做好口腔檢查
牙疼不是病, 疼起來要人命。 孕媽若是牙齒除了問題, 那就更麻煩了, 因為孕期不宜做牙齒處理。 因此, 建議准媽媽在孕前就做好口腔檢查, 把口腔問題逐一掃光, 排除有可以發生的牙齒問題。
☑攝取充分營養, 鞏固牙齒
懷孕期要攝取充分的營養, 蔬菜、水果、米飯、魚、肉、蛋、奶類皆要均衡攝取, 才能供應胎兒牙齒所需的鈣質、磷質、維生素等等。 特別是鈣質(如:牛奶、小魚之類), 不但有助於胎兒發育及建立堅固牙齒, 也可維護媽媽自己的健康。 同時懷孕期間也要比平常注重口腔衛生。
☑巧食果蔬VC, 口腔抵抗力↑
不能用藥, 不能拔牙,
Advertisiment
☑餐後及時清潔, 減少蛀牙
孕期進食增多, 口腔環境變得複雜, 做好基礎清潔仍然很重要。 適當增加刷牙的次數, 及時清理口中的食物殘渣, 有害菌就難以找到藏身之地。 若飯後半小時內刷牙, 則效果會更好。
☑這樣做去除口腔異味
對孕媽們來說, 口腔健康很重要, 但難免有時會出現一些尷尬的情況, 如口腔異味加重, 似乎讓空氣也變得很糟糕。 面對這些小問題, 孕媽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減輕口腔異味的症狀:
1、常漱口、多喝水。
孕婦可以時常漱口,
Advertisiment
2、忌辛辣、生冷食物。
為了顧及孕婦口味的改變和愛好, 各式酸、甜、苦、辣的食物, 孕期都可以酌量食用, 但應避免食用過於辛辣的食物, 有些孕婦吃太多麻辣會讓自己的口氣也變得更加重。
3、及時瞭解特殊病史。
醫學發現, 很多疾病會引發味覺改變或口臭, 如上呼吸道、喉嚨、鼻孔、支氣管、肺部發生感染的時候都會有此現象, 而患糖尿病, 肝或腎有問題者, 也會有口味改變的問題。 因此孕婦若有特殊疾病史, 或發生口氣及味覺顯著改變的情形, 應由醫師診治以做鑒別診斷。
4、定期清潔舌苔。
當孕媽的嘴巴出現怪味道時,可以在刷牙後可以順便清潔一下舌苔,並徹底清除殘留在舌頭上的食物,有助於消除口腔內的異味,並可恢復舌頭味蕾對於味道的正確感覺,而不至於對食物口味越吃越重。
【總結】
准媽媽在懷孕之前看牙最好,有問題的牙齒咬及早治療。如果運氣牙齒再出現問題了,應儘量避免在懷孕的初期與末期作治療,牙齒若有不適可請牙醫做暫時性的簡單處理。如果必須接受牙科治療,也請放鬆心情,安心接受治療,因為牙醫師會衡量治療上的必需性,儘量減少X光曝露量及不必要的藥物和感染機會。
4、定期清潔舌苔。
當孕媽的嘴巴出現怪味道時,可以在刷牙後可以順便清潔一下舌苔,並徹底清除殘留在舌頭上的食物,有助於消除口腔內的異味,並可恢復舌頭味蕾對於味道的正確感覺,而不至於對食物口味越吃越重。
【總結】
准媽媽在懷孕之前看牙最好,有問題的牙齒咬及早治療。如果運氣牙齒再出現問題了,應儘量避免在懷孕的初期與末期作治療,牙齒若有不適可請牙醫做暫時性的簡單處理。如果必須接受牙科治療,也請放鬆心情,安心接受治療,因為牙醫師會衡量治療上的必需性,儘量減少X光曝露量及不必要的藥物和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