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懷孕了, 那麼你最想知道的事情就是:到底是個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呢?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它會喚起你對男孩兒的美好憧憬, 或者些微抵觸, 又或者是五味雜陳。 曾有一位婦女, 她年幼的時候父親去世了。 她對我說當她知道她懷的是個男孩兒的時候, 心裡充滿了“自豪和強烈的焦慮”:
我基本上是在一個由女人組成的家庭裡面長大的……所以我總是對男人和男孩兒們著迷, 我非常愛他們, 喜歡他們――可是, 雖然他們有著充滿魅力的聲音和動人的故事, 他們卻總是顯得那麼難以接近、野蠻、狂野、吵鬧、不可預測――我不能沒有他們。
Advertisiment
另一位母親看到一個令她深有同感的新聞後, 描述道:
很害怕!我很擔心自己能否勝任養育男孩兒的工作。 我丈夫是一個很出色的人, 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父親, 所以我不是懷疑他的能力, 我是在說我自己。 我很擔心新聞報導的事情會發生在我兒子身上。
我們每個人都有關於男孩兒的記憶, 而養育男孩兒――甚至僅僅是想像一下――都會觸發這些記憶。 這位母親覺得她“對孩子的性別有明顯的傾向性”, 而那些聲稱對性別沒有強烈傾向性的父母也會對此深有感觸, 就像這些媽媽們所說的:
一開始當我知道我有了一個男孩兒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很吃驚。 我以為是個女孩兒。 男孩兒?是個男孩兒?我該怎麼辦?
我希望有個兒子, 因為我不想重蹈我和媽媽所經歷的那段難以回首的過去, 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經歷的那些事情。 我很喜歡男孩兒。 男孩兒似乎更容易養活。
如果你發現你懷的是個男孩兒, 可是由於各種原因, 這完全出乎你的意料, 那麼, 你會怎樣?有一位媽媽回憶道, 當她發現她懷的是個男孩兒的時候, 她覺得有點擔心, 因為男孩兒好像要比女孩兒粗魯得多。 她還說, 讓她擔心的還有一點:他(兒子)會是跟我的性別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 這會怎樣呢?
Advertisiment
在一本文集(彙集了有兒子的媽媽們所寫的文章)的前言中, 作者安德列婭・布坎南(Andrea Buchanan)寫道:“在我懷孕之前很久, 我就開始想像我那未來的女兒。 我幾乎沒有想過會生個兒子。 所以幾個星期前, 當B超醫生指給我看我未出生孩子的顯著的性別標誌的時候, 我這輩子都沒有這麼吃驚過。 ”
我這輩子都沒有這麼吃驚過――這裡面含義非常豐富。 我想, 這說明了期待對我們的影響力。 你是如何愛上這樣一個曾讓你如此不安的人, 哪怕只是個嬰兒的?當你對未來的夢想被完全顛覆的時候, 你是如何調整的?
當一位懷二胎的母親發現她懷的是個男孩兒的時候, 她哭訴道:“我喜歡女孩兒, 可是我永遠不會有女孩兒了, 我太難過了。 ”另一位母親則描述了她是如何調整自己的態度的:“我滿心期待想要個女兒,
Advertisiment
羅絲和她丈夫內特是一對幸福的父母, 因為他們已經有兩個女兒了。 當羅絲第三次懷孕的時候, 她懷了一個男孩兒。 當他們發現是個男孩兒的時候, 內特的第一反應是:“我們需要在床邊裝上帶有棒球圖案的簾子。 ”羅絲對此感到很奇怪。 後來, 羅絲揶揄丈夫說, 在以前生兩個女兒的時候他從未說過要裝簾子。 為什麼內特此前從未想過該給女兒裝帶有運動風格的簾子, 但是卻覺得應該給兒子準備呢?這些頑固的刻板印象激發了羅絲關於性別平等的意識。
Advertisiment
而對於南茜來說, 由於特殊的個人經歷, 有更加矛盾的事情等著她。 南茜在家裡排行第二。 她的哥哥在3歲的時候死於腦膜炎。 在哥哥死後一年半, 南茜出生了。 雖然她並不認識這個哥哥, 但是她清楚地知道, 哥哥的死在某種意義上給父母的生活帶來了陰影。 “我是一個替代品, ”她對我說道,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來説明父母消除陰影, 治療心理創傷的。 可是, 這是一個無法修復的創傷;我根本不可能起到治療創傷的作用。 在她哥哥死後, 南茜的媽媽曾經寫信給別人說:“這個孩子是我們從陰影中走出來的唯一希望。 ”可是, 問題是, 這個願望無法實現。 南茜不可能去填補父母的生活中由於哥哥的死去所帶來的缺憾。 結果,南茜跟母親的關係非常糟糕。
有了這樣的個人經歷,當南茜懷孕的時候,她會有什麼願望呢?一個男孩。“我真的覺得,只有生個男孩兒才能讓我父母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軌。所以不是有個孩子就可以的,能生個男孩我真的覺得很高興。”
因此,生個男孩兒會喚起一個女性家族中幾代人的複雜感情―在南茜身上,是一種悲情。南茜是如何處理圍繞在她周圍的這些家庭歷史和矛盾感情的呢?她找到了一個生男孩兒的理由,這個理由只屬於她自己,而與她那個痛苦的家庭歷史無關。
“我很慶倖他與我不同,”她對我說道,“我是一個很有母性的女人。和一個與我不同的人相處,我會覺得更加自然。也許,生個女孩兒意味著競爭,而我討厭競爭。”
不只是媽媽們對兒子充滿了或幸福或矛盾的感情,男人們則面對著更大的現實問題。特別是,人們都希望父親是一個有能力提供衣食住行的人和可靠的保護者。有一位父親曾告訴我說,他被這種現狀“嚇壞”了。另一位父親則在思考:“我該怎麼養育他呢?怎麼教他運動(我不太喜歡運動)?要參軍嗎(雖然我是一名越戰老兵,但是我不希望我兒子參軍)?將來兒子會遇到各種人際關係、酗酒、毒☆禁☆品等等問題,我怎麼教他?要不要給他做割禮?”
對埃德來說,由於他自己痛苦的童年記憶,這個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了。他想像不出怎麼能讓兒子幸福成長。
我希望要個女兒。因為我自己曾是個男孩兒。在上中學時,我過得非常糟糕,有個老師對我進行猥褻。我不希望別人再經歷我曾經經歷過的這些事情。可是我妻子懷孕18周時,我知道了這是個男孩兒,這讓我難以接受。我哭了。我努力安慰自己。對我來說,這在感情上很困難。我只能安慰自己說:“你應該感到幸福,因為你有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四肢健全。”
可是,他發現他無法做到,他仍然對養育兒子這件事情感到沮喪。他努力不去想這件事。
我努力把注意力放在另一個問題上:我一直希望在40歲之前能有個孩子。現在,離40歲還有5個月,我們有孩子了。可是接著,七年級時的記憶又浮現了出來,那時我常常奪路而逃。我覺得那就是我兒子將來要經歷的事情。最終,我覺得自己簡直太傻了。我一生都在與抑鬱對抗,我必須明白這個孩子不是我的複製品,他不一定會經歷我所經歷過的事情。
這個孩子不是我的複製品。這正是令安德列婭・布坎南,以及其他希望養育女兒的母親們震驚的想法。對埃德來說,養育一個跟他幾乎一樣的孩子非常恐怖。而這種“兒子不是自己的複製品”的想法會是一種解脫。
琳達已經有了一個女孩兒。她希望再生一個女孩兒。她很喜歡生活在女孩兒的世界裡,特別是為女孩兒買漂亮衣服。她說:“我希望我在養育第二個女兒的時候做得更好。”琳達想像著自己養育第二個女兒的時候會成為女孩兒專家。然而,事與願違。當醫生告訴她是個男孩兒的時候,她丈夫“欣喜若狂”,並給他父親打電話。而對琳達來說,“我並沒有多少興奮。雖然我現在真的喜歡他(兒子),但是對我來說,這次懷孕我並不高興。”
每一對父母遲早都會發現,你不能總是得償所願。你當然不會得到你所希望的一切,同時,你所擔心的事情在大多數時候也不一定會發生。總有一天你會平靜地面對上天賜予你的一切。當埃德和瑪麗的兒子薩姆出生5個星期之後,我再次拜訪了他們。埃德描述了兒子出生時的感覺:“難以想像。我太興奮了,我差點哭了。我感謝上天讓我們安全度過這些日子,我們生了一個健康的寶貝。”
他對生兒子的恐懼哪去了呢?要知道他曾認為兒子肯定會有一個不幸的童年的。
埃德宣稱:“我再沒有想過此前我們曾討論過的那些問題。”現在,懷裡抱著他的兒子,他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健康的孩子。“你知道我說的是什麼:十個手指,十個腳趾,兩個眼睛,一張嘴,全都是健康的。”
最終,琳達也不再渴望為女兒買漂亮衣服了。她懷兒子時已經40歲出頭了。她記得早年當教師時,她在課堂上與男孩子們相處得不錯。這可能是因為她弟弟有發育遲滯問題,而她在弟弟小時候則充當了弟弟的“保護者”角色。當琳達知道她懷了一個男孩兒的時候,她放下了原來的夢想和擔心,努力去做一個兒子的好媽媽。
她的本能開始起作用了――包括更多製造她的夢想的“久遠記憶”。她發現,即使大女兒穿過的黃色睡衣給兒子穿很合身,她也不會給兒子穿,這令她感到很震驚。作為一名開明的、受過教育的女性,她對自己的性別刻板印象很自責。“我想我能給兒子穿上黃色的睡衣,可是事實上我不能。我對自己古板的養育方式很不滿意。你可能接受過各種教育,但你仍然是你自己。”
換句話說,最終你必須面對一個事實:你在養育兒子。文化對你和你的兒子有很多刻板的要求。在內心深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想像中的男孩兒的範本,而我們必須恪守這個範本。對琳達來說,她無法想像讓男孩兒穿上黃色睡衣的樣子。對埃德來說,他原來難以想像他能夠給兒子提供幸福生活。由於他自己有一個不幸的童年時代,他認為男孩兒的童年時代不會幸福。現在,懷裡抱著薩姆,埃德已經準備好養育兒子了。
“在培養男孩兒的特質方面,我努力給他聽好的音樂,讓他玩電貝司,”當薩姆出生後我再次拜訪埃德時,他指著角落裡的一把電貝司說道:“你知道這是什麼嗎?”我搖頭。“一把1976年的芬達電貝司(Fender Precision)。”我看著支在角落裡的那把漂亮的電貝司,又回過頭來看了一眼這位父親懷裡的孩子,想道:當然,每個男孩兒都需要,因為我知道對兒子寄予厚望對父母來說是多麼重要。雖然不是每個父母都夢想他/她的兒子喜歡芬達的電貝司,但是每個父母都對孩子有所希冀,也有所擔心。
結果,南茜跟母親的關係非常糟糕。有了這樣的個人經歷,當南茜懷孕的時候,她會有什麼願望呢?一個男孩。“我真的覺得,只有生個男孩兒才能讓我父母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軌。所以不是有個孩子就可以的,能生個男孩我真的覺得很高興。”
因此,生個男孩兒會喚起一個女性家族中幾代人的複雜感情―在南茜身上,是一種悲情。南茜是如何處理圍繞在她周圍的這些家庭歷史和矛盾感情的呢?她找到了一個生男孩兒的理由,這個理由只屬於她自己,而與她那個痛苦的家庭歷史無關。
“我很慶倖他與我不同,”她對我說道,“我是一個很有母性的女人。和一個與我不同的人相處,我會覺得更加自然。也許,生個女孩兒意味著競爭,而我討厭競爭。”
不只是媽媽們對兒子充滿了或幸福或矛盾的感情,男人們則面對著更大的現實問題。特別是,人們都希望父親是一個有能力提供衣食住行的人和可靠的保護者。有一位父親曾告訴我說,他被這種現狀“嚇壞”了。另一位父親則在思考:“我該怎麼養育他呢?怎麼教他運動(我不太喜歡運動)?要參軍嗎(雖然我是一名越戰老兵,但是我不希望我兒子參軍)?將來兒子會遇到各種人際關係、酗酒、毒☆禁☆品等等問題,我怎麼教他?要不要給他做割禮?”
對埃德來說,由於他自己痛苦的童年記憶,這個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了。他想像不出怎麼能讓兒子幸福成長。
我希望要個女兒。因為我自己曾是個男孩兒。在上中學時,我過得非常糟糕,有個老師對我進行猥褻。我不希望別人再經歷我曾經經歷過的這些事情。可是我妻子懷孕18周時,我知道了這是個男孩兒,這讓我難以接受。我哭了。我努力安慰自己。對我來說,這在感情上很困難。我只能安慰自己說:“你應該感到幸福,因為你有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四肢健全。”
可是,他發現他無法做到,他仍然對養育兒子這件事情感到沮喪。他努力不去想這件事。
我努力把注意力放在另一個問題上:我一直希望在40歲之前能有個孩子。現在,離40歲還有5個月,我們有孩子了。可是接著,七年級時的記憶又浮現了出來,那時我常常奪路而逃。我覺得那就是我兒子將來要經歷的事情。最終,我覺得自己簡直太傻了。我一生都在與抑鬱對抗,我必須明白這個孩子不是我的複製品,他不一定會經歷我所經歷過的事情。
這個孩子不是我的複製品。這正是令安德列婭・布坎南,以及其他希望養育女兒的母親們震驚的想法。對埃德來說,養育一個跟他幾乎一樣的孩子非常恐怖。而這種“兒子不是自己的複製品”的想法會是一種解脫。
琳達已經有了一個女孩兒。她希望再生一個女孩兒。她很喜歡生活在女孩兒的世界裡,特別是為女孩兒買漂亮衣服。她說:“我希望我在養育第二個女兒的時候做得更好。”琳達想像著自己養育第二個女兒的時候會成為女孩兒專家。然而,事與願違。當醫生告訴她是個男孩兒的時候,她丈夫“欣喜若狂”,並給他父親打電話。而對琳達來說,“我並沒有多少興奮。雖然我現在真的喜歡他(兒子),但是對我來說,這次懷孕我並不高興。”
每一對父母遲早都會發現,你不能總是得償所願。你當然不會得到你所希望的一切,同時,你所擔心的事情在大多數時候也不一定會發生。總有一天你會平靜地面對上天賜予你的一切。當埃德和瑪麗的兒子薩姆出生5個星期之後,我再次拜訪了他們。埃德描述了兒子出生時的感覺:“難以想像。我太興奮了,我差點哭了。我感謝上天讓我們安全度過這些日子,我們生了一個健康的寶貝。”
他對生兒子的恐懼哪去了呢?要知道他曾認為兒子肯定會有一個不幸的童年的。
埃德宣稱:“我再沒有想過此前我們曾討論過的那些問題。”現在,懷裡抱著他的兒子,他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健康的孩子。“你知道我說的是什麼:十個手指,十個腳趾,兩個眼睛,一張嘴,全都是健康的。”
最終,琳達也不再渴望為女兒買漂亮衣服了。她懷兒子時已經40歲出頭了。她記得早年當教師時,她在課堂上與男孩子們相處得不錯。這可能是因為她弟弟有發育遲滯問題,而她在弟弟小時候則充當了弟弟的“保護者”角色。當琳達知道她懷了一個男孩兒的時候,她放下了原來的夢想和擔心,努力去做一個兒子的好媽媽。
她的本能開始起作用了――包括更多製造她的夢想的“久遠記憶”。她發現,即使大女兒穿過的黃色睡衣給兒子穿很合身,她也不會給兒子穿,這令她感到很震驚。作為一名開明的、受過教育的女性,她對自己的性別刻板印象很自責。“我想我能給兒子穿上黃色的睡衣,可是事實上我不能。我對自己古板的養育方式很不滿意。你可能接受過各種教育,但你仍然是你自己。”
換句話說,最終你必須面對一個事實:你在養育兒子。文化對你和你的兒子有很多刻板的要求。在內心深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想像中的男孩兒的範本,而我們必須恪守這個範本。對琳達來說,她無法想像讓男孩兒穿上黃色睡衣的樣子。對埃德來說,他原來難以想像他能夠給兒子提供幸福生活。由於他自己有一個不幸的童年時代,他認為男孩兒的童年時代不會幸福。現在,懷裡抱著薩姆,埃德已經準備好養育兒子了。
“在培養男孩兒的特質方面,我努力給他聽好的音樂,讓他玩電貝司,”當薩姆出生後我再次拜訪埃德時,他指著角落裡的一把電貝司說道:“你知道這是什麼嗎?”我搖頭。“一把1976年的芬達電貝司(Fender Precision)。”我看著支在角落裡的那把漂亮的電貝司,又回過頭來看了一眼這位父親懷裡的孩子,想道:當然,每個男孩兒都需要,因為我知道對兒子寄予厚望對父母來說是多麼重要。雖然不是每個父母都夢想他/她的兒子喜歡芬達的電貝司,但是每個父母都對孩子有所希冀,也有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