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牙周病嚴重或致胎兒早產

據許多研究顯示, 懷孕時腹中寶寶並不會透過孕婦的牙齒來吸收鈣質;反而是因懷孕期間身體荷爾蒙的改變, 讓口中酸性物質增多, 因而在牙齒周圍產生細菌量增加, 易造成牙肉腫脹、肉芽組織增生或牙周囊袋, 所以常常在刷牙時容易出血。

孕婦愛吃酸性食物 牙齒清潔不當易蛀牙

也因為荷爾蒙改變, 孕婦比較愛吃酸性食物, 以至於口腔中酸鹼值偏酸, 久而久之容易讓牙齒脫鈣, 而變得敏感。 如果孕婦在孕期沒有好好清潔牙齒, 便容易罹患蛀牙或得牙周病, 嚴重的就會掉牙或者是需要拔牙。

Advertisiment

什麼是牙周病呢?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 主要是由牙菌斑堆積所導致。 如果口腔衛生欠佳, 細菌就會長期積聚在牙齦邊緣;如果沒有經過適當處理, 這些組織將受到破壞, 支援牙齒的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嚴重時可能造成牙齒動搖甚至脫落的狀況。

根據牙醫師的發現, 在懷孕前已有牙齦炎或牙周病的孕婦, 在懷孕期間牙齒狀況惡化的情況會比較明顯。 主要的原因一來是孕期荷爾蒙的影響,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在於, 孕婦清潔牙齒的個人習慣問題。 由於許多孕婦深怕在孕期看牙醫, 如果需要處理, 治療過程會不會影響肚子裡的胎兒, 因此往往逃避問題卻造成牙齒狀況更為嚴重。

孕中期四至六個月 看牙醫免擔心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只要在懷孕前3個月與孕期最後兩個月, 除非必要, 否則儘量不要做牙科治療, 以免導致流產、早產或出血機率較高。 一般來說, 在懷孕中期(四至六個月)接受牙齒治療、清潔、洗牙等是安全的;若要拔牙或根管治療, 則必須注意孕婦的凝血功能。

最近有醫學研究報告指出, 罹患牙周病的孕婦, 會增加早產的機率。 雖然早產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項重要的因素就是感染。 牙周病屬於一種毒性較低的細菌感染, 大多數為厭氧菌;這種感染會引發組織發炎, 進而產生炎性物質如前列腺素。

牙齦中細菌進入血液至胎盤 胎兒恐早產

如果血液中前列腺素濃度增加, 或牙齦中細菌進入血液至胎盤, 容易造成早產、羊膜發炎或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

Advertisiment
此外, 牙周病持續的破壞, 也會增加孕婦罹患子癇前症的機會, 有可能導致孕婦及胎兒產生嚴重的併發症。

總而言之, 在正常情形下, 懷孕生小孩並不會掉牙, 更不會補充鈣質就可以預防掉牙。 如果在孕期中發現有牙周病的症狀, 如牙齒敏感或是牙齦流血的情況, 應該立即找牙醫檢查及治療, 對牙周發炎做適當的控制, 以免造成胎兒早產等後遺症的發生。 而在孕前更要把牙周病治療好, 並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但如果不勤勞潔牙, 那麼牙齒可能真的會越掉越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