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准媽媽會在懷孕期間出現牙齦出血、齲齒、牙周病、妊娠期牙齦炎等問題, 即使牙疼得影響進食、刷牙, 甚至坐臥不寧, 也只採取放藥棉、藥物漱口等簡單措施, 而不肯及時就醫。 究其原因, 是擔心打麻藥、鑽牙、吃消炎藥等會對胎兒有影響。 那麼, 究竟該如何面對孕期的牙齒問題呢?
懷孕了, 牙疼, 必須及時就診。 當然, 妊娠前3個月及後3個月應儘量避免任何形式的牙科檢查, 若懷孕後出現牙科疾病, 應儘量選擇在孕中期進行治療。 如孕期第5個月時可作牙科檢查或接受洗牙、補牙等牙科治療。 較複雜的牙科手術,
Advertisiment
需要警惕:孕媽媽不可自作主張亂吃藥。 比如, 平時牙疼的時候醫生會開漱口水, 讓我們在家進行簡單的消炎, 孕媽媽也許覺得這漱口水漱完就吐掉了, 應該很安全。 但這對於孕媽媽卻是很危險的事, 因為現在市面上漱口水品種繁多, 所含的成分與功效各有不同。 孕媽媽千萬不能使用含有丁硼、硼砂以及抗生素的漱口水、牙膏。 遵醫囑對症下藥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要去專業的婦產科醫院的口腔科就診。 醫生會幫你進行口腔問題的判斷, 包括問題的定性、後續治療的建議等。 同時, 擬定針對孕媽媽的治療、用藥方案。
Advertisiment
* 營養均衡, 媽媽寶寶的牙齒更健康
懷孕期間, 媽媽要攝取充分的營養, 蔬菜、水果、米飯、魚、肉、蛋、奶類皆要均衡攝取, 才能供應胎兒牙齒所需的鈣質、磷質、維生素等。 特別是鈣質(如牛奶、小魚之類)的吸收, 不但有助於胎兒身體發育及牙齒的發育, 也可維護媽媽自己的健康。
如果進食酸性食品過多, 可導致血液酸度增高, 這對胎兒牙胚的發育、鈣化不利。 而孕期食糖過多, 會消耗大量母體內的鈣質, 並殃及胎兒, 會阻礙其牙胚發育, 鈣化不全, 將來寶寶易患各種牙病。 因此, 孕媽媽每日進糖量應控制在50克以下。
* 刷牙、漱口需更仔細
孕媽媽在刷牙時應使用軟毛牙刷, 順牙縫刷牙, 清除食物殘渣, 儘量不碰傷牙齦。 除用牙刷清潔之外,
Advertisiment
不少孕媽媽由於孕期口味改變, 喜歡吃帶酸味兒的零食, 如果忽略口腔衛生, 致齲菌就會利用食物殘渣發酵產酸, 導致牙齒脫鈣, 形成齲齒。 所以提醒准媽媽在吃完酸、甜食品後及時用清水多次漱口, 以降低牙齒所受的傷害。 另外, 孕吐現象中倒流的胃酸也會傷害牙齒(尤其是舌側的牙齒), 因此孕吐之後也需及時用清水多次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