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胎動是胎兒的健康指標之一

“我的胎動怎麼跟腸胃蠕動的感覺好像喔”、“可是我的胎動倒像是球在滾動耶”…每位孕媽咪在感受胎動時, 都有不同的心得, 各自詮釋著。 事實上, 觀察胎動是以孕媽咪的主觀角度為胎兒的健康狀況做紀錄, 而胎動紀錄的完整性, 也將提供醫生觀察胎兒是否正常生長的重要關鍵之一喔!

Part1.認識胎動篇

The Fetus何謂胎動?

7~9周可從超音波觀察

當孕期到了一定階段, 孕媽咪都將經歷一段深刻感受胎兒在體內轉動翻滾的互動初體驗, 但難道一定要胎兒翻來滾去的才算是胎動嗎?究竟甚麼是胎動呢?婦產科專家表示,

Advertisiment
醫學上可以從超音波來觀察胎動情形, 通常等到懷孕周數約7~9周時, 便可以經由超音波看到較為明顯的胎動反應;但從月經結束當天算起的6周左右, 胚胎也已經能夠自己動了。

孕媽咪的胎動感受頗為主觀

婦產科專家表示, 孕媽咪平時自己所紀錄的胎動情形, 是由孕媽咪自己的主觀意識感覺胎動的強弱與頻率, 而孕媽咪的健康狀況、睡眠品質、情緒等各種因素也可能是影響胎動的因素之一, 因此胎動紀錄的結果並無一定準則, 應視每位孕媽咪的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

感受胎動的時機各有不同

婦產科專家皆表示, 一般而言, 由於16周之前胎兒體重還太輕, 且子宮也還不夠柔軟, 因此即使胎兒改變姿勢也不容易被察覺,

Advertisiment
懷第一胎的孕媽咪通常會在約18~20周左右才感受得到胎動的情形, 而經產婦則約在16~18周之間便可以開始感覺到胎兒變換姿勢了。

Purpose紀錄胎動的目的

胎動 胎兒的健康指標之一

專家指出, 曾有國外研究指出, 胎動與胎兒的心智以及活動發展皆息息相關, 研究中藉由固定周數的胎動測量與紀錄, 並且對照寶寶出生之後的後續發展狀況, 結果發現兩者之間呈現正相關。 因此胎動其實為胎兒的健康指標之一, 同時也是最簡易方便就能夠觀察到胎兒的活動力是否正常、健康的方法。

持續紀錄胎動 可觀察胎兒的生長環境

專家表示, 影響胎動的變動因素包括胎盤功能、孕媽咪的身材與健康狀況、羊水量的多寡、臍帶壓迫等各種狀況皆可能影響到胎動的表現。

Advertisiment
除非罹患心臟病、水腦症等先天性異常者, 否則在正常情況下, 胎動異常通常也意味著胎盤功能異常, 因此藉由胎動記錄, 初步瞭解子宮環境或是胎兒有無生命脅迫的疑慮, 更能夠讓孕媽咪掌握胎兒是否正常生長, 也能在有了任何異狀時搶先發現並且就醫治療。

醫生小叮嚀

高危險妊娠孕媽咪 應及早開始記錄胎動

專家提醒高危險妊娠的孕媽咪們, 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子癇前症等屬於高危險妊娠孕媽咪, 為降低孕媽咪與胎兒在孕期中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 除了倚靠醫生檢查外, 孕媽咪也應該多注意自己與胎兒的各種狀況, 而完整的胎動記錄, 絕對是最方便且易於執行的方法之一,

Advertisiment
因此當孕媽咪感受到第一次令人驚喜的胎動時, 就可以開始著手記錄囉!

Timing可開始紀錄胎動的時機

紀錄胎動的時機 各有不同

專家指出, 記錄胎動的時機並無一定, 端看每位孕媽咪何時感受到胎動, 而且應在胎動最明顯時開始記錄。 一般而言, 胎動最明顯的時間應為28~32周, 而32周之後因為胎兒越來越大, 影響胎動的因素也增加, 相對的胎兒在子宮內能夠活動的空間也就減少, 尤其34周後胎動情形將較不明顯, 因此32周後感受胎動次數略為減少屬正常現象, 孕媽咪無須太過緊張。

Part2.感覺胎動篇

Feeling 感受胎動

感受不同的胎動

感覺1-類似腸胃蠕動的感覺。

感覺2-感覺如同翅膀快速地揮動(Wind Flats)。

感覺3-球體移動或滾動感。

Advertisiment

感覺4-肢體伸展(活動期)。

喜悅感受 避免過於焦慮

專家表示, 胎動的感覺相當主觀, 雖然大多數會是以上4種胎動感覺, 但孕媽咪仍應以自己感受到的胎動為主。 關於胎動的頻率、力道以及時間的長度都各有不同, 孕媽咪在感受與記錄的時候, 都應放寬心, 不須為了記錄專案的一個變動而感到憂慮, 您可以完整記錄後將您的疑慮告知醫生, 詢問專業醫生的意見, 避免讓自己處於多餘的憂慮之中。

Part3.紀錄胎動篇

Recording

約30周左右可開始記錄

專家表示, 記錄胎動最好的時機約在30周左右, 此時胎兒的活動空間與生長狀態都是表現胎動的最佳階段, 因此建議從30周開始仔細感覺並記錄胎動。 胎動記錄對於瞭解胎兒與孕媽咪孕期各方面的狀況皆佔有重要角色,

記錄胎動5要訣

早、中、晚孕媽咪可各找1個小時記錄胎動,通常3個小時內會出現10次胎動。

若今天的記錄成果與昨天的成果相比未低於一半,則尚屬正常。

晚餐之後,孕媽咪可找1小時的休息時間記錄胎動,觀察是否在1~2小時之內有達到10次胎動。

胎動記錄不須刻意執行,孕媽咪若容易忘記或希望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則亦可隨機記錄,只需把握3小時內的胎動至少有達到10次即可。

若孕媽咪連續3天感覺到胎動的力道、頻率皆有遞減的現象,也許是胎盤方面出現問題,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記錄胎動的其他選擇

1.杜普勒超音波

若孕媽咪始終無法清楚感受到胎動,也許並不是胎兒或是胎盤異常,也有可能是孕媽咪的體重過重或是感受力較不明顯,因此可到醫院藉由杜普勒超音波來判斷胎兒是否正常生長,同時還可評估胎兒的重量、臍帶位置以及血流的變化與阻力。

2.胎心音監測器

雖然孕媽咪對於胎動會有主觀的感覺,但仍容易忽略胎兒較為細小的動作,而醫院設置較大型的機器,便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可測量到這些微小的變化,因此若有需要,當孕媽咪懷孕24~26周以上時,便可以藉由胎兒監測器觀察胎動的時間長短與強弱。

Q&A專區

Q。沒有胎動是正常現象嗎?多久沒有胎動應就醫呢?

胎動標準應以孕媽咪自己為主

有些孕媽咪一整天感受不到幾次胎動,有些孕媽咪卻又可以早、中、晚皆感到多次胎動,究竟胎動記錄有無標準可言呢?對此,專家表示,胎動的標準是視每位孕媽咪自己為主,因為每個人身體狀況以及對於胎動的感受力皆不同,不需要與他人做比較,而應依照自己記錄後所得的結果來觀察。

1整天皆無胎動反應便應盡速就醫

既然胎動無一定的標準,那麼孕媽咪如何得知什麼樣的胎動減少的狀況應該就醫呢?專家表示,約30周孕媽咪開始記錄胎動時,應隨時注意胎動的狀況,假使孕媽咪發現早上沒有胎動現象還不須太過緊張,建議可等到下午或晚上再繼續觀察,有可能上午無胎動的情形是因為孕媽咪因為忙碌或其他事而分心或忽略了。

但若沒有胎動的情形持續了一整天,或者是在觀察3天后發現胎動仍然頻率持續地減少或力道減弱的情形,則建議孕媽咪應先就醫。

無胎動的可能原因

專家表示,胎動頻率下降的可能有以下3種原因

胎兒正在休息(胎兒休息還分為深層睡眠的靜止型與較容易被吵醒的活動型2種)。

不良生長環境。

如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症等疾病導致胎盤功能不佳。

孕媽咪有服用鎮靜藥物。

孕媽咪發燒而影響到胎盤周邊血管,進而使得胎兒心跳加快,胎動下降。

羊水較多,導致孕媽咪不易感到胎動。

孕媽咪過胖。

專家小叮嚀

若有需要 可適當的刺激胎動

專家表示,有時候沒有感到胎動是因為胎兒正在休息或是孕媽咪沒有注意到,若孕媽咪不放心,偶爾可以藉由輕拍、或輕推腹部的動作,以及吃東西來刺激寶寶產生胎動。若孕媽咪對於胎動是否正常感到有疑問,可以到醫院接受胎盤功能檢測以觀察胎心跳速率與胎動間的關係。

Q。如何回應胎兒的胎動現象?回應胎動真的有效果嗎?

專家表示,當孕媽咪感到胎動時,可以藉由摸肚子、和胎兒講話來達到緩和胎兒與孕婦情緒的目的。如同胎教一般,雖然無法得知回應胎動是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回應胎動與胎教的概念相同,同樣希望能夠藉由各種讓孕媽咪的心情放鬆的方式,讓孕媽咪與胎兒都能夠在孕期過得舒適和愉悅。

觀察胎兒健康 胎動記錄不可少

觀察胎動記錄,除了記錄胎兒的運動伸展狀況外,也能夠察覺到胎兒的生長環境與生長狀態是否有任何異狀,也能夠幫助醫生與孕媽咪儘早發現並且予以治療。胎動記錄只需要花孕媽咪少少的時間做記錄,卻能夠讓孕媽咪得到眾多可貴的資訊,讓您更瞭解自己的胎兒,為了胎兒的健康,記錄胎動,何樂而不為呢?

記錄胎動5要訣

早、中、晚孕媽咪可各找1個小時記錄胎動,通常3個小時內會出現10次胎動。

若今天的記錄成果與昨天的成果相比未低於一半,則尚屬正常。

晚餐之後,孕媽咪可找1小時的休息時間記錄胎動,觀察是否在1~2小時之內有達到10次胎動。

胎動記錄不須刻意執行,孕媽咪若容易忘記或希望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則亦可隨機記錄,只需把握3小時內的胎動至少有達到10次即可。

若孕媽咪連續3天感覺到胎動的力道、頻率皆有遞減的現象,也許是胎盤方面出現問題,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記錄胎動的其他選擇

1.杜普勒超音波

若孕媽咪始終無法清楚感受到胎動,也許並不是胎兒或是胎盤異常,也有可能是孕媽咪的體重過重或是感受力較不明顯,因此可到醫院藉由杜普勒超音波來判斷胎兒是否正常生長,同時還可評估胎兒的重量、臍帶位置以及血流的變化與阻力。

2.胎心音監測器

雖然孕媽咪對於胎動會有主觀的感覺,但仍容易忽略胎兒較為細小的動作,而醫院設置較大型的機器,便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可測量到這些微小的變化,因此若有需要,當孕媽咪懷孕24~26周以上時,便可以藉由胎兒監測器觀察胎動的時間長短與強弱。

Q&A專區

Q。沒有胎動是正常現象嗎?多久沒有胎動應就醫呢?

胎動標準應以孕媽咪自己為主

有些孕媽咪一整天感受不到幾次胎動,有些孕媽咪卻又可以早、中、晚皆感到多次胎動,究竟胎動記錄有無標準可言呢?對此,專家表示,胎動的標準是視每位孕媽咪自己為主,因為每個人身體狀況以及對於胎動的感受力皆不同,不需要與他人做比較,而應依照自己記錄後所得的結果來觀察。

1整天皆無胎動反應便應盡速就醫

既然胎動無一定的標準,那麼孕媽咪如何得知什麼樣的胎動減少的狀況應該就醫呢?專家表示,約30周孕媽咪開始記錄胎動時,應隨時注意胎動的狀況,假使孕媽咪發現早上沒有胎動現象還不須太過緊張,建議可等到下午或晚上再繼續觀察,有可能上午無胎動的情形是因為孕媽咪因為忙碌或其他事而分心或忽略了。

但若沒有胎動的情形持續了一整天,或者是在觀察3天后發現胎動仍然頻率持續地減少或力道減弱的情形,則建議孕媽咪應先就醫。

無胎動的可能原因

專家表示,胎動頻率下降的可能有以下3種原因

胎兒正在休息(胎兒休息還分為深層睡眠的靜止型與較容易被吵醒的活動型2種)。

不良生長環境。

如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症等疾病導致胎盤功能不佳。

孕媽咪有服用鎮靜藥物。

孕媽咪發燒而影響到胎盤周邊血管,進而使得胎兒心跳加快,胎動下降。

羊水較多,導致孕媽咪不易感到胎動。

孕媽咪過胖。

專家小叮嚀

若有需要 可適當的刺激胎動

專家表示,有時候沒有感到胎動是因為胎兒正在休息或是孕媽咪沒有注意到,若孕媽咪不放心,偶爾可以藉由輕拍、或輕推腹部的動作,以及吃東西來刺激寶寶產生胎動。若孕媽咪對於胎動是否正常感到有疑問,可以到醫院接受胎盤功能檢測以觀察胎心跳速率與胎動間的關係。

Q。如何回應胎兒的胎動現象?回應胎動真的有效果嗎?

專家表示,當孕媽咪感到胎動時,可以藉由摸肚子、和胎兒講話來達到緩和胎兒與孕婦情緒的目的。如同胎教一般,雖然無法得知回應胎動是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回應胎動與胎教的概念相同,同樣希望能夠藉由各種讓孕媽咪的心情放鬆的方式,讓孕媽咪與胎兒都能夠在孕期過得舒適和愉悅。

觀察胎兒健康 胎動記錄不可少

觀察胎動記錄,除了記錄胎兒的運動伸展狀況外,也能夠察覺到胎兒的生長環境與生長狀態是否有任何異狀,也能夠幫助醫生與孕媽咪儘早發現並且予以治療。胎動記錄只需要花孕媽咪少少的時間做記錄,卻能夠讓孕媽咪得到眾多可貴的資訊,讓您更瞭解自己的胎兒,為了胎兒的健康,記錄胎動,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