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最喜歡找准媽媽的麻煩。 千萬不要因為准媽中貧血比例高, 就小看它!貧血可不單單會影響准媽媽自身的健康, 還可能使胎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嚴重影響。
貧血是准媽媽孕期最常遭遇的問題, 然而, 同樣是貧血, 發病原因及治療方案可能大不同。 3位准媽媽的故事告訴我們孕期貧血沒那麼簡單。
准媽媽 小楊 孕31周孕期真是難熬, 這不30周時又發生了意外:例行產檢時血色素只有6.9g/dl, 毫無疑問, 我被打入了中度貧血的佇列。 因為是缺鐵性貧血, 醫生特意給我開了補鐵劑。 可家人擔心缺鐵對胎兒不好,
Advertisiment
昨天剛拿到孕檢單, 我發現化驗單上的血色素是10.6g/dl, 看化驗單上的箭頭朝下, 肯定是不合格唄, 很擔心, 趕緊跑去問醫生, 自己是不是貧血了。 沒想到醫生根本沒當回事, 說貧血不過是生理性的, 根本沒什麼問題, 讓我不用太擔心, 更沒有給我開藥, 只是說如果實在想補充, 食補一下就行。 貧血竟然沒關係?醫生的話搞得我一頭霧水。
准媽媽 吳丹丹 孕14周這次懷孕純屬意外中招, 別說什麼提前備孕了, 懷孕前兩個月我還在熬夜加班呢, 孕前體檢是沒有的, 葉酸也沒來得及補上, 所以, 懷孕後我也一直有點忐忑不安,
Advertisiment
怎樣知道自己是不是“貧血”了?貧血有一些常見的症狀, 輕度貧血者可能只是感覺疲倦乏力, 重度貧血則可能出現面色蒼白、頭暈眼花耳鳴、心慌氣短, 以及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 甚至出現水腫, 或伴有腹水等。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還可能出現手足麻木、針刺、冰冷等異樣感覺症狀。 對照檢查下, 如果孕媽媽出現上述症狀就應及時就醫, 醫院通過抽血化驗以準確斷定是否貧血,
Advertisiment
缺鐵性貧血最常見, 也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此外還有生理性貧血, 以及及巨幼細胞性貧血兩種, 它們都可能會找准媽媽的麻煩。
1、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在准媽媽貧血中比例最高, 占妊娠期貧血的95%, 因此需要引起重視。 缺鐵性貧血通常是准媽媽懷孕後體內存貯的鐵量不足, 而胎盤和胎寶寶的發育又都需要增加血液量, 總體鐵的需求量會達到孕前的2倍甚至更多, 因此易患上缺鐵性貧血。 此外, 有些准媽媽經期失血過多, 有些准媽媽懷孕後胃酸減少, 影響了飲食中鐵的吸收, 而孕後又未能通過飲食攝取足量的鐵, 都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的病因。
Advertisiment
具體危害
輕度缺鐵性貧血對準媽媽和胎寶寶的影響還不太大, 但重度缺鐵性貧血則嚴重得多, 有可能導致准媽媽心肌缺氧而引起貧血性心臟病, 若心肌營養發生障礙, 就無法代償隨孕周增大而日益增多的心輸出量所帶來的沉重負擔, 最終可能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貧血的准媽媽對產後出血的耐受性明顯降低, 容易發生失血性休克;貧血的孕產婦抵抗力較低, 容易併發褥感染;准媽媽患重度貧血時, 通過胎盤向胎兒供應的氧和營養物質不足以滿足胎兒生長發育所需, 可能引起胎兒生長受限, 胎兒窘迫,
Advertisiment
應對策略
貧血的准媽媽應口服鐵製劑, 建議選硫酸亞鐵製劑, 利用率高, 副作用小;可同時服用維生素C, 以促進鐵的吸收。 患有重度貧血的准媽媽, 若不能口服鐵製劑, 可根據病情, 選擇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補鐵。
2、生理性貧血
懷孕後, 准媽媽的血液系統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以滿足胎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 突出特點是血容量明顯增加, 比正常時增加約35%。 其中血漿增加的比例比紅細胞更多, 這就會使血液變得稀釋, 血紅蛋白值及紅細胞數相對下降。 准媽媽的血漿增加約1000毫升, 紅細胞增加約500毫升, 這就會出現所謂的生理性貧血。
具體危害
孕期生理性貧血危害最小, 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 通過飲食調理即可, 產後通常能恢復正常,准媽媽無須太過擔心。
應對策略
建議食補。動物肝臟、動物腎臟、雞胗、蛋黃、血豆腐、大豆、黑木耳、芝麻醬、乾果等食物不僅含鐵豐富,而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是鐵的良好來源,准媽媽在孕期一定要多多攝入。另外,准媽媽還應保證充足的熱能攝入,因為只有在能量充足的情況下,包括鐵在內的各種營養素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3、巨幼細胞性貧血
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於葉酸或維生B12缺乏引起DNA合成障礙所致的貧血。通常是由葉酸缺乏所致,另有極少部分由維生素B12缺乏引起,其發病率國外為0.5%~2.6%,國內為0.7%左右。
人體內葉酸儲量很少,通常儲存量僅約為5~20mg,而且葉酸不能在人體內合成,必需從飲食中攝取。正常女性每日需要葉酸50~100ug,而准媽媽對葉酸的需求量為非孕期的3~6倍,每日需300~400微克。懷孕後不少女性容易出現葉酸缺乏現象,這是由於一方面准媽媽胃酸分泌減少,腸蠕動減弱,影響了葉酸的吸收;另一方面孕期腎血流量增加,使得葉酸隨尿排泄增加;此外,妊娠期雌激素水準增高,加快了嘌呤代謝,葉酸利用增加;如果再加上妊娠反應、偏食、慢性腹瀉等,妊娠期葉酸吸收進一步減少,當然也就容易引起妊娠期巨幼紅細胞貧血了。
具體危害
輕微貧血影響較輕,嚴重貧血時,將對準媽媽和胎寶寶都產生較嚴重後果。准媽媽易出現貧血性心臟病、妊娠期高血壓、胎盤早剝、產褥感染等妊娠併發症;胎兒發育受較大影響,造成其宮內生長受限,導致流產、早產和胎死宮內的發生率增高,胎兒神經管等多種畸形。
應對策略
口服葉酸,或每日肌肉注射葉酸,直至症狀消失。有神經系統症狀的准媽媽,應同時補充B12,每日1次肌注,連續兩周後改為每週2次,直至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同時給鐵劑,效果更佳。
遠離貧血,准媽媽有招兒孕期貧血的發生率一直很高,但如果准媽媽提前做足準備,尤其是在飲食上多注意,貧血是可以提前預防的。
懷孕前做足準備
做好計畫,妊娠前積極治療相關疾病,並增加鐵的儲備。另外,茶、咖啡和可哥含有能抑制鐵吸收的酚類物質,孕前最好先改掉這些習慣。
孕檢化驗血常規
這個不要大意,已貧血者更應小心。
孕期通過飲食補鐵
鐵在食物中廣泛存在,可通過飲食來補鐵。其中肉類中的血紅素鐵吸收更好,因此應補充瘦肉(牛肉、羊肉、豬肉)、蛋類、奶類、豬肝、雞血等,此外紅棗、黑木耳和海帶也是含鐵很豐富的食品。
補充維生素C
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能將食品中的氧化型鐵轉變為還原型鐵,更易於人體吸收,因此,在吃富鐵食物的同時,最好一同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協同作用補鐵效果更佳。
增加葉酸的攝入
雖說葉酸在綠色蔬菜中含量豐富,但由於葉酸屬水溶性B族維生素,性質極不穩定,易被光和熱分解破壞,因此,稍微過度一些的烹煮就會破壞掉食物中大部分的葉酸。孕前及孕後三個月內,補充小劑量葉酸片(0.4mg/天)還是非常必要的。
重視葷素搭配
植物性食物的鐵含量較高,而吸收利用率低,動物性食物所含的氨基酸等成分能促進植物鐵的吸收,這些成分被稱為“肉因數”。同樣,植物性食物中富含的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能使混合食物中的鐵處於還原態,這種可溶性的鐵才是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鐵。從兩方面看,葷素搭配的混合食物有著最佳的鐵吸收率,能增強鐵營養。
食物儘量多樣化
食物多樣化對準媽媽預防貧血來說,非常有益。牛奶、胡蘿蔔、蛋黃等營養豐富的食物要經常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同樣不可缺少,這些食物可同時補充維生素C和鐵,維生素C有助於鐵的吸收。三餐間再額外補充些牛肉幹、鹵雞蛋、葡萄乾、牛奶、水果等零食,離貧血就越來越遠了。
孕中、晚期多攝入一些高蛋白
妊娠中、晚期胎兒發育增快,如果准媽媽每週體重增加在1千克以內,就要多吃高蛋白食物,比如牛奶、魚類、蛋類、瘦肉、豆類等,而不要太在意發胖。這些食物對貧血的配合治療有良好效果,但要注意葷素結合,不要過食油膩東西,以致傷及脾胃。
產後通常能恢復正常,准媽媽無須太過擔心。應對策略
建議食補。動物肝臟、動物腎臟、雞胗、蛋黃、血豆腐、大豆、黑木耳、芝麻醬、乾果等食物不僅含鐵豐富,而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是鐵的良好來源,准媽媽在孕期一定要多多攝入。另外,准媽媽還應保證充足的熱能攝入,因為只有在能量充足的情況下,包括鐵在內的各種營養素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3、巨幼細胞性貧血
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於葉酸或維生B12缺乏引起DNA合成障礙所致的貧血。通常是由葉酸缺乏所致,另有極少部分由維生素B12缺乏引起,其發病率國外為0.5%~2.6%,國內為0.7%左右。
人體內葉酸儲量很少,通常儲存量僅約為5~20mg,而且葉酸不能在人體內合成,必需從飲食中攝取。正常女性每日需要葉酸50~100ug,而准媽媽對葉酸的需求量為非孕期的3~6倍,每日需300~400微克。懷孕後不少女性容易出現葉酸缺乏現象,這是由於一方面准媽媽胃酸分泌減少,腸蠕動減弱,影響了葉酸的吸收;另一方面孕期腎血流量增加,使得葉酸隨尿排泄增加;此外,妊娠期雌激素水準增高,加快了嘌呤代謝,葉酸利用增加;如果再加上妊娠反應、偏食、慢性腹瀉等,妊娠期葉酸吸收進一步減少,當然也就容易引起妊娠期巨幼紅細胞貧血了。
具體危害
輕微貧血影響較輕,嚴重貧血時,將對準媽媽和胎寶寶都產生較嚴重後果。准媽媽易出現貧血性心臟病、妊娠期高血壓、胎盤早剝、產褥感染等妊娠併發症;胎兒發育受較大影響,造成其宮內生長受限,導致流產、早產和胎死宮內的發生率增高,胎兒神經管等多種畸形。
應對策略
口服葉酸,或每日肌肉注射葉酸,直至症狀消失。有神經系統症狀的准媽媽,應同時補充B12,每日1次肌注,連續兩周後改為每週2次,直至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同時給鐵劑,效果更佳。
遠離貧血,准媽媽有招兒孕期貧血的發生率一直很高,但如果准媽媽提前做足準備,尤其是在飲食上多注意,貧血是可以提前預防的。
懷孕前做足準備
做好計畫,妊娠前積極治療相關疾病,並增加鐵的儲備。另外,茶、咖啡和可哥含有能抑制鐵吸收的酚類物質,孕前最好先改掉這些習慣。
孕檢化驗血常規
這個不要大意,已貧血者更應小心。
孕期通過飲食補鐵
鐵在食物中廣泛存在,可通過飲食來補鐵。其中肉類中的血紅素鐵吸收更好,因此應補充瘦肉(牛肉、羊肉、豬肉)、蛋類、奶類、豬肝、雞血等,此外紅棗、黑木耳和海帶也是含鐵很豐富的食品。
補充維生素C
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能將食品中的氧化型鐵轉變為還原型鐵,更易於人體吸收,因此,在吃富鐵食物的同時,最好一同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協同作用補鐵效果更佳。
增加葉酸的攝入
雖說葉酸在綠色蔬菜中含量豐富,但由於葉酸屬水溶性B族維生素,性質極不穩定,易被光和熱分解破壞,因此,稍微過度一些的烹煮就會破壞掉食物中大部分的葉酸。孕前及孕後三個月內,補充小劑量葉酸片(0.4mg/天)還是非常必要的。
重視葷素搭配
植物性食物的鐵含量較高,而吸收利用率低,動物性食物所含的氨基酸等成分能促進植物鐵的吸收,這些成分被稱為“肉因數”。同樣,植物性食物中富含的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能使混合食物中的鐵處於還原態,這種可溶性的鐵才是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鐵。從兩方面看,葷素搭配的混合食物有著最佳的鐵吸收率,能增強鐵營養。
食物儘量多樣化
食物多樣化對準媽媽預防貧血來說,非常有益。牛奶、胡蘿蔔、蛋黃等營養豐富的食物要經常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同樣不可缺少,這些食物可同時補充維生素C和鐵,維生素C有助於鐵的吸收。三餐間再額外補充些牛肉幹、鹵雞蛋、葡萄乾、牛奶、水果等零食,離貧血就越來越遠了。
孕中、晚期多攝入一些高蛋白
妊娠中、晚期胎兒發育增快,如果准媽媽每週體重增加在1千克以內,就要多吃高蛋白食物,比如牛奶、魚類、蛋類、瘦肉、豆類等,而不要太在意發胖。這些食物對貧血的配合治療有良好效果,但要注意葷素結合,不要過食油膩東西,以致傷及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