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防治痔瘡很重要

懷孕後, 有許多疾病需要防治, 而很多准媽媽都有痔瘡的困擾, 小小的痔瘡, 一不小心, 就有可能給自己和胎寶寶帶來危險, 因此, 防治痔瘡是孕期疾病防治很重要的一部分。

孕婦為何易得痔瘡

痔是人人都有的一種正常生理結構, 在正常情況下, “痔”會保持一定程度的充血, 起“閉氣閉水”的作用, 也就是說, 當環境不允許人排氣和排便時, 痔保證氣體和糞便不會溢出。 但如果人長期處於某種體位或腹壓長期較高, 使得直腸末端靜脈叢的血液回流受阻, 導致血管過度充盈、曲張成球狀, 就形成了痔瘡。

Advertisiment
女人一旦懷孕, 增大的腹壓、孕期經常出現的便秘以及一些飲食刺激, 會使得痔核脫出, 形成混合痔, 開始出現便血、疼痛等症狀。

新媽媽得痔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原本有舊疾, 懷孕後復發了;另一種是懷孕後新長的。 懷孕後靜脈內的壓力升高, 血管彈性降低, 又因增大的子宮壓迫盆腔的血管, 使腿部、外☆禁☆陰部及直腸等處的靜脈血不能通暢地返回心臟, 這就使直腸下段和肛門周圍的靜脈充血膨大而形成痔瘡。 另外, 孕期胃腸道蠕動減慢而出現便秘、排便困難、腹內壓力增高, 也是促使痔瘡發生的原因。

孕期痔瘡危害大

痔瘡經常反復出血, 日積月累, 可導致貧血, 出現頭昏、氣短、疲乏無力、精神不佳等症狀, 這不但影響孕婦自身的健康,

Advertisiment
也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易造成發育遲緩, 低體重, 甚至引起早產或死亡。 內痔或混合痔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脫出肛門外, 由於痔塊不斷變大和脫出, 以至孕婦在行走、咳嗽等腹壓稍增時, 痔塊即能脫出, 無法參加活動, 使妊娠後期的婦女增大了精神和體力的負擔。

由於腹腔壓力逐漸增加, 尤其在妊娠晚期, 不少孕婦出現雙下肢浮腫, 肛門上下靜脈擴張、瘀血加重, 最後在自然分娩過程中用力屏氣, 使腹壓急劇上升, 導致痔瘡水腫、外翻、脫出或嵌頓, 難以還納, 給產婦帶來極大的痛苦, 甚至影響到整個產褥期和產假的身心健康。 孕婦得痔瘡的幾率和危害都遠遠大於一般人群, 無論是對孕婦自身還是腹中的胎兒來說都相當危險。

Advertisiment

孕期痔瘡的治療

1、飲食調理是根本。

痔瘡初起時, 主要依靠飲食調理, 不吃辛辣食物及油炸的食物, 少吃不易消化的東西, 以免引起便秘, 可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如馬齒莧、芹菜、菠菜、木耳以及蘋果、香蕉等。 多飲水, 最好早晨起來後喝一杯淡鹽水或蜂蜜水。 遇有便秘時還可多食一些含植物油脂的食品, 如芝麻、核桃等。

2、保證科學的生活習慣。

孕媽應堅持早晚散步、做體操, 平時臥床休息時可將骨盆部抬高20-25釐米。 避免久坐、久站, 適當增加休息。 手紙宜柔軟潔淨, 內痔脫出應及時托回。 定時排便,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如廁時不讀書看報。

3、適當的提肛運動和按摩。

提肛運動是孕期痔瘡治療的首要功課。

Advertisiment
併攏大腿, 吸氣時收縮肛門, 呼氣時放鬆肛門。 如此反復, 每日3次, 每次30下, 以增強骨盆底部的肌肉力量, 有利於排便和預防痔瘡發生。

4、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孕媽痔瘡情況如果嚴重者, 可以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不能自己擅自用藥, 以免引發意外。 對於大家常用的痔瘡膏, 孕婦則要謹慎使用。 因為, 痔瘡膏由麝香、牛黃、珍珠等藥物組成, 而麝香有活血散結、止疼和催生下胎的作用, 孕婦使用後容易發生流產或早產。

孕期痔瘡防治三原則

1、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孕婦尤其要注意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排便時間要相對固定, 一般可定在某一次進餐後為好。 上廁所時應採取蹲坑式, 排便時間不宜過長。

2、避免久坐久站、運動適量。

Advertisiment

孕媽應該保證孕期的運動量, 久坐久站反而容易造成腸胃蠕動緩慢, 不利於排便。 孕媽可適當做些提肛運動。 每天堅持做10—30次提肛動作, 即有意識地收縮肛門, 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肛門周圍的血液迴圈, 有利於排便和預防痔瘡。

3、多吃粗糧、新鮮果蔬等。

孕媽的日常飲食中應多吃些粗糧, 如玉米、地瓜、小米、全麥麵粉等, 這些食物除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外, 還能刺激腸蠕動, 防止糞便在腸道內堆積。 另外, 要適當地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尤其應注意多吃些含粗纖維的食物, 如芹菜、韭菜、苦瓜、蘿蔔、小白菜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