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孤獨癥早發現及早干預

孤獨癥正被被越來越頻繁地提及, 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到底什么是孤獨癥, 怎樣才能及早發現、及早干預?

孤獨癥需要早發現

Q:有人說孤獨癥是因為缺少母愛造成的, 有人說是一種先天性疾病, 孤獨癥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呢?

A:孤獨癥也稱為自閉癥, 是兒童在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行為表現, 往往在一兩歲以內發病。 初聽到“孤獨癥”或“自閉癥”的人, 往往聯想到性格孤僻或內向, 即把它與某類純心理障礙疾病聯系起來, 認為寶寶一定是受到某種來自外界環境的刺激而發生障礙。 也曾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們往往有一個不良的家庭氣氛,

Advertisiment
如爸媽性格怪異, 或媽媽忙于工作而使寶寶在發育早期(嬰幼兒階段)受到忽視等等, 但這類被稱做“心理環境”的因素均被研究結果所否認。 研究結果表明, 孤獨癥的發生與大腦系統的生理結構異常有關系, 只是目前尚無法確定是什么原因導致大腦系統的異常結構。 雖然孤獨癥并非為純心理方面的障礙, 但有心理障礙疾病的人, 也可能出現孤獨癥的表現。

Q:當寶寶出現哪些情況時, 爸媽應該懷疑他是患上了孤獨癥?

A:可以從其行為特征中得知, 癥狀行為表現為:人際關系障礙、溝通障礙、刻板行為和對外界反應異常。 孤獨癥最初的表現主要在語言上, 所以當發現寶寶有明顯的語言發育遲緩現象,

Advertisiment
爸媽就應引起重視。 寶寶學說話存在個體差異, 不要僅僅因為寶寶說話晚就懷疑他是孤獨癥。 但是寶寶過了2周歲半, 仍不會說話或只會2~3個字的短句, 并同時出現其他疑似孤獨癥的癥狀時, 要帶他到醫院去檢查, 一般是由兒童精神科的醫生進行診斷。

Q:孤獨癥兒童是弱智兒童嗎?

A:弱智兒童通常各個方面的發育發展均比一般人遲緩, 但發展的次序則基本保持正常。 弱智兒童的智商有可測性, 他們在感知、社會交往、興趣及語言等各方面的發展與其智商成正比。

孤獨癥兒童雖然伴有全面性發育遲緩現象, 但發育次序異常, 且各方面發育不平衡。 如:有的兒童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 卻能有很強的計算、繪畫能力;有的兒童完全沒有或只有極少的語言,

Advertisiment
卻在記憶力、識別顏色方面表現突出。 孤獨癥兒童由于社會性極弱, 在人際交往的能力和主動性方面遠遠低于弱智兒童, 目前尚沒有能準確測量孤獨癥兒童智商的工具。 如一位同時教過弱智兒童和孤獨癥兒童的學校老師所體會的:弱智兒童愿意學, 卻學不會;孤獨癥兒童是能學會卻不愿意學。

刻板行為≠秩序感敏感期

處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寶寶所表現出的執著和固執, 與孤獨癥所表現出的刻板行為是有很大區別的, 刻板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對人、物的固定反應 對親人或生人說固定的話, 做固定的動作, 不懂得因人、因時、因地不同而有所變化;對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擺放或擺弄方式;對于某些物品有依賴性。

Advertisiment

日常生活中有固定的儀式 往往表現在吃飯前后、睡覺前后, 上廁所前后及出門前和剛回家時, 會說固定的話, 做固定的動作, 這些都被稱作儀式性的行為。

自我刺激 很多孤獨癥的孩子, 對自己的身體有固定的“使用方法”, 例如:斜眼看人, 走路踮腳尖, 玩自己的聲音(叫、笑、自言自語), 用手摸嘴唇、耳朵或其他身體部位, 玩手指、拍手、跺腳, 身體前后搖晃, 原地轉圈等。

孤獨癥的含義

孤獨癥的英文名稱是“autism”, 在中國大陸以外使用漢字的地區和國家譯為“自閉癥”。 半個世紀以來, “孤獨癥”成為對一些兒童發展能力的判決, 被診斷為“孤獨癥”的大多數人在與人交流、玩耍、社會人際關系及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或終身性的缺陷。

Advertisiment
目前將孤獨癥定義為一種“嚴重的幼兒期發育障礙(嚴重的功能喪失的終身發展性殘疾)”, 也被稱為“全面發展性障礙”。

編輯:秀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