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三分鐘熱度” 未必是一件壞事

爸媽都會發現, 孩子很缺乏耐性, 喜歡新鮮的東西。 無論孩子多喜歡某些物品, 沒過多久就會失去興趣, 這就是爸媽平時責怪孩子“三分鐘熱度”。 可是爸媽在你們責怪孩子之前, 或許三分鐘熱度並不是一件壞事來的。

當面對孩子的“三分鐘熱度”和喜新厭舊時, 父母不要焦慮和擔憂, 也千萬不要強逼孩子專注在某一樣東西上面, 唯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意願, 並同時教育孩子學會“專心致志”!

 
孩子缺乏耐性

案例分析

一個網友在論壇上發表了這樣一個帖子:我女兒今年4歲了, 可是做事情總是憑一股勁,

Advertisiment
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 還有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一樣, 無論開始表現得多麼喜歡, 慢慢的就喜新厭舊了。 就像最近我幫她報了幾個興趣班, 一開始就是學習鋼琴, 她開始兩天還興致勃勃的彈琴, 聽著鋼琴發出的聲音還各種興奮, 手舞足蹈, 可是再玩幾天就不想再彈琴了。

孩子為何總愛“三分鐘熱度”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注意力集中的長短是隨著年齡遞增的。 3、4歲左右的孩子其實注意力是很難長時間集中的, 他們沒有時間的概念, 也沒有永久性的記憶, 因此注意力很容易轉瞬即逝。 特別是在從事一些諸如寫字背詩等一些秩性活動的時候。

許多像上面發帖子的媽媽一樣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可能就會很著急:寶貝不能專注地學習唐詩,

Advertisiment
各種興趣愛好也不長久, 沒有一技之長怎麼辦?

實際上, 對於剛來到新環境不久的他們來說, 周圍一切事物都是新鮮的。 為了能充分感受和探索這個“神奇”的世界, 他們需要不斷地去接觸身邊各種各樣的事物, 他需要什麼都看, 什麼都碰, 什麼都摸, 需要對一切都感興趣。

如果他的注意力只能專注在一個事物上, 那麼他其實是遮罩掉了許多東西。 只有通過不斷的嘗試了許多的東西之後, 他才能最終確定下來自己的興趣, 知道什麼是自己應該專注的。

 
尊重“三分鐘熱度”寶寶

尊重“三分鐘熱度”寶寶

因此, 在沒有人為原因的干擾下, 對於自己喜愛的事物, 他們會本能地專注下去, 而面對自己沒有興趣的事物,

Advertisiment
他們也就會表現出坐立不安, 三心二意的情形。

舞蹈、鋼琴這些東西都是案例中女兒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新東西”, 在好奇心的驅使, 她願意去嘗試, 所以她要求買舞蹈鞋, 買小提琴, 可是開始了一段時間, 興趣沒了。 她甚至開始排斥了這項她曾經很感興趣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 父母更多地應該是理解孩子“三分鐘熱度”的這種心理, 給他們選擇的自由, 用一種平等的方式去和他們交流。 因為這可能是你瞭解孩子的一個契機。 年紀較小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成熟, 常常不能用語言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所以成人就應該透過問題的表面去看本質, 主動向孩子發出邀請, 和他們溝通。

為孩子的“專心致志”作鋪墊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的耐性

“三分鐘熱度”是興趣發現的一個過程, 孩子一開始對一個事物有了興趣, 意味著他抱有希望, 他期待可以從中感受到快樂。

家長在孩子探索興趣的過程中, 隨著年齡的增長, 如果發現孩子一直處於“穩定不下來”的“跳來跳去”的狀態中時, 在尊重的前提下, 可以適當地引導一下孩子。 讓孩子去發現這項活動的意義, 製造一些機會讓他們在這之中感受到自信的力量, 孩子如果能從中感受到樂趣, 他們往往就能呈現一種狀態——痛並快樂著。

在孩子呈現出對一件事物的興趣的時候, 父母應該多多鼓勵孩子去嘗試, 哪怕孩子有“三分鐘熱度”的“前科”, 而不是反復強調要孩子保證能持續下去才讓他去做這件事。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抱有期待, 充滿希望, 能從中感受到樂趣時, 她就能把一份興趣長久地專注下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