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乖”怎麼辦?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他們總有些行為讓我們抓狂。 孩子這些看似“不乖”的行為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瞭解了這些秘密, 我們就可以摒棄焦慮、對抗, 從容面對, 愛孩子更有章法。

孩子“逆反期”, 爸媽“頭痛期”

“逆反期”或“反抗期”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概念。 兩歲左右(這只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年齡段, 每個孩子進入逆反期的年齡都會有差異, 或早或晚), 大多數孩子進入人生第一個“逆反期”, 國外稱之為“terrible two”。 說“不”, 以各種方式跟爸爸媽媽對抗, 是孩子這個階段最典型的表現。 孩子進入“逆反期”, 爸爸媽媽就跟著進入了“頭疼期”。

Advertisiment
由耐著性子說教到不知所措, 再到抓狂, 是大多數爸爸媽媽面臨孩子“逆反期”的真實寫照。 更令爸爸媽媽頭疼的是, 孩子成長過程中, 他們的“逆反期”可能還不止一兩個。

實際上, “逆反期”並不可怕, 相反其有著特別的意義。 只有當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有了強烈的想要主宰自己的欲望的時候, 逆反行為才會出現。 人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靠近, 唯有親子之愛是為了遠離。 成長是孩子必然的需求, 也是爸爸媽媽最大的願望。 而“逆反”正是孩子走向獨立的徵兆, 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 因此, “逆反期”是孩子心智發育上了一個臺階的信號。 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說, 這本是好事一樁。

案例1:某天, 姐姐們在會所大廳的牆壁上掛了一根繩子,

Advertisiment
上面夾了很多小夾子, 用來展示孩子們的作品。 有個3歲多的小男孩把繩子摘下來, 扔在了地上。

媽媽批評孩子不該這樣, 並堅持讓孩子把繩子掛回去, 但他不為所動。 我走過去, 面對面看著孩子:“你是想試試這根繩子摘下來以後還能不能掛上去, 對嗎?這真是個很好的主意。 我估計你很快就能把它掛回去。 ”孩子立刻行動起來, 把繩子掛回去, 並把懸掛在上面的作品弄得整整齊齊, 然後回過身, 一臉自豪地看著我。 我笑看著他, 豎起一根大拇指, 以很驚訝的語調誇獎他:“你可真夠神速的, 這麼快就全都掛好了?”

我沒有批評孩子, 而是從正面引導他, 讓他覺得自己是個很有想法的好孩子, 於是, 他有了“我真行”的感覺,

Advertisiment
一旦孩子有了這種感覺, 不用我再去勸說, 他自然就會按照我期待的方向去行動。 事後的賞識更是無異給了他一碗心靈雞湯, 讓他暢快無比。 當我們以這樣的方式跟孩子互動的時候, 他內心滿溢著愉悅感、自豪感與價值感, 他“逆反”的能量自然被消融, 如此一來, 他又怎麼可能不乖巧呢?

案例2:有一天, 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家玩。 臨走的時候, 奶奶要求孩子自己穿鞋, 但是孩子磨磨蹭蹭, 就是不動。 他在跟奶奶較量。 因為他很清楚, 只要他堅持不穿, 奶奶終將按捺不住並出手解決問題。 祖孫倆較量了不少時間, 看來不會有結果了。

我蹲下來, 以“羡慕”的眼神看著孩子:“你這鞋子好漂亮啊!穿上肯定特別好看吧?要是我也有這樣一雙鞋子,

Advertisiment
那我可太高興了。 ”這是我一貫的伎倆, 孩子們通常都會被吸引住。 果然, 這句話有效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漂亮的鞋子”上了。

“奶奶, 你知道××穿鞋有多快嗎?肯定不知道吧?”我與奶奶對視一下, 奶奶心領神會。 她立刻回應:“這我還真不知道呢。 ”這話暗示他很能幹。 他的小臉上已有得意之色。 “××要自己穿, 肯定比奶奶穿快多了。 哎呀, 要是奶奶穿, 得急壞我。 ”進一步暗示他很能幹。 這時候, 小傢伙已經動心了。 我趁勢補了一句:“你看, 那邊有個小凳子, 你可以坐在小凳子上面穿, 也可以坐那邊的地毯上穿。 你想坐在哪裡穿呢?”“我要坐在小凳子上穿。 ”小傢伙坐在小凳子上, 爭分奪秒穿起了鞋子。 於是, 問題就這麼解決了。

四招應對寶寶的“不乖”

爸爸媽媽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Advertisiment
應對孩子的“逆反期”, 避免親子衝突。

第一, 盡可能給孩子自主的權利。 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 都可以給孩子自由, 讓他自己做主。

第二, 順應孩子的需求加以疏導。 當孩子表現得“逆反”的時候, 我們先要思考: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麼?

第三, 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 也是解決“逆反期”衝突非常好的策略之一。 當然, 我們給出的選擇最終的指向應該是同一個目標, 而不是兩個反向的目標。

第四, 顧左右而言他。 一旦對抗產生, 我們很容易與孩子持續地糾結, 導致對抗升級。 當對抗的能量積聚到某個極限, 我們就可能因為耐不住性子而爆發。 此時, 我們最好問自己一個問題:“除了對抗與妥協, 有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呢?”只要我們改變一下思維模式,這第三條路通常是有的。

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以上述的方式應對孩子的逆反期,與要求孩子遵守規則不相矛盾,這樣做的目標是減少衝突,而非縱容孩子。這些做法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同時也以此向孩子示範溝通的技巧。

有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呢?”只要我們改變一下思維模式,這第三條路通常是有的。

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以上述的方式應對孩子的逆反期,與要求孩子遵守規則不相矛盾,這樣做的目標是減少衝突,而非縱容孩子。這些做法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同時也以此向孩子示範溝通的技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