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偷”拿幼稚園的東西,這可怎麼好?

一位媽媽的困惑

我孩子3歲半了, 特別喜歡把東西裝到自己包裡。 在幼稚園也是這樣, 老師說她拿了學校的玩具, 孩子卻說是自己的。 她是真的偷東西嗎?還是喜歡撒謊?

專家分析

3歲半的孩子還沒有形成物品所有權的概念, 把“偷”或者“說謊”的標籤貼給孩子, 需要慎重。

2~7歲孩子的思維往往是自我中心, 把一切都看做與自己有關, 是自己的一部分, 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活動和客觀事物的活動。 需要注明的是, 這個“自我中心”不包含自私自利的概念, 只是不能區分自己的和別人的。

3歲半的孩子把東西裝到自己包裡、帶回家,

Advertisiment
談不上偷或者欺騙。 而是她認為周圍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相聯繫, 對於某件東西是屬於“自己的”, 還是“別人的”, 界限並不清晰, 僅僅從“自我”角度來進行行為選擇。

比如, 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單純地喜歡、好奇某個東西, 就把它放進包裡, 這種行為和他從外邊撿回一個小石子差不多, 沒有考慮到他人。 至於幼稚園的玩具, 她可能在幼稚園裡沒玩夠;或者一直想玩, 卻被別的小朋友“占”著;或者想“獨佔”這個玩具, 只能她自己玩。

考慮到孩子的這些心理特點, 父母可以這樣做

強化物權 在生活中強調“我的”、“你的”、“他的”等物權觀念。 比如, 給孩子準備專屬的碗筷、毛巾, 讓她擁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等生活用品, 這會讓她體會到什麼是“屬於我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在遊戲時, 用到屬於她的玩具時, 先征得她的同意:“媽媽把你的小熊寶寶拿過來, 好嗎?”

訂立規則 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 想要別人的東西, 必須經過別人同意, 不能亂翻亂拿。 當她拿了別人或幼稚園的東西, 要明確告訴孩子這個東西不是屬於她的, 這樣做不好, 不能隨便拿集體和別人的東西。 如果家裡有類似的東西, 可以拿出來給孩子看, 讓她直觀地感受到哪個是自己的, 哪個是別人的。 第二天和孩子一起把東西送“回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