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吹牛”的真相,孩子愛吹牛怎麼辦

每個週末, 波波媽都會帶著波波約上幾個家庭一起親子遊。 但這個週末對於波波媽來說, 好尷尬。 事情源于孩子間的一場談話。

鬧鬧:哇, 有馬車!

丹丹:咦, 它好臭!

靈靈:可是它跑得很快。

波波:沒有我們家的車跑得快。 我家的車跑得最快。

丹丹:我還有輛扭扭車。 你家有幾輛車?

波波:我家有三輛車, 都是奧迪的……

都說童言無忌, 但敏感的波波媽還是皺起了眉頭:家裡哪有三輛奧迪車, 孩子這不是在當眾吹牛嘛!出來玩的家庭都是彼此很瞭解的朋友, 這多難為情呀。 才5歲的孩子就愛上吹牛, 這可怎麼辦?波波媽憂心忡忡。

Advertisiment

孩子“吹牛”的真相

四五歲的孩子真的愛吹牛嗎?這難道就是我們說的虛榮心爆棚嗎?孩子平時很乖巧呀, 平時也有教導, 怎麼就突然成了“吹牛大王”?一起來看看孩子“吹牛”的真相!

1.專注時間有限

別指望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能聽全你所有的話, 有時候連大人都未必能有這麼好的記憶力, 只是成人可以利用邏輯思維推敲出前後文的意思, 可孩子不同。 他們的專注時間非常有限。

而且孩子選擇注意的事物往往與自己的興趣有關, 對於那些並不是自己興趣點上的資訊, 往往會部分截取, 甚至直接漠視。 由於記憶上的“失誤”, 在回憶時, 孩子便會用自己希望的樣子代替記憶中不確切的地方。 “牛”就這麼“吹”出來了。

2.希望得到他人關注

Advertisiment

我們需要肯定的是, “吹牛大王”這個稱呼可不是孩子自己封的。 他們在“吹牛”的時候, 可沒想過自己是在吹噓或炫耀。 誇大其詞的背後也許是這樣的言行更能獲得別人的注意、讚美, 甚至是崇拜。 孩子也有自尊心和好勝心, 當他發現用這樣的方式可以換取讚揚, 成為焦點, 他就會將事實誇大, 以此讓他人瞭解自己的“壯舉”, 獲得心理上的平衡。

3.想像力太過豐富

這個年齡段孩子最大的資本就是豐富的想像力。 沒有被社會規範束縛和禁錮的想像是無拘無束, 天馬行空的。 由於孩子的生活經驗少, 在認知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將現實和想像混淆起來, 不知不覺地說出了“大話”。 波波脫口而出的“三輛奧迪”, 也許在他心中的潛臺詞是:一家三口,

Advertisiment
每人一輛車, 這樣才算完美。 因想像力過於豐富而吹牛, 這與孩子的生理年齡、心理年齡有著一定的關係。

面對“吹牛大王”, 你需要這樣做

儘管知道孩子吹牛的“真相”並非惡意, 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牛皮”吹得太大, 可是會爆破的, 這會直接影響孩子日後的人際交往。 面對“吹牛大王”, 你需要——

1.冷靜對待, 理解寶貝

心理學家認為,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 自我吹噓不僅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還是健康心態的表現。 所以, 不要先急著給孩子貼上“吹牛”的標籤。 更不能因此而大發雷霆。 孩子吹牛背後也可能是因為強烈的自尊心導致, 你的生氣只會更加打擊孩子脆弱的心靈。

2.還原一個事實的真相

在現實和想像中,

Advertisiment
孩子走了岔路, 他口述的版本不管有多麼離奇, 現在讓我們心平氣和地給孩子還原一個事實的真相。 幫助孩子認清楚什麼是事實, 什麼是想像的部分。 再回過頭來探討“牛皮”的結構, 有多少是孩子內心的願望, 有多少是孩子正真經歷過的。

3.鼓勵孩子真實地表達

和孩子平等溝通, 語速放慢, 強化自己對於事實的稱述。 別指望這麼小的孩子聽一遍就能理解。 耐心引導, 讓孩子學會正確評價自己。 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自己平時對待孩子的態度, 是否給予孩子的肯定不夠多, 關注孩子的時間不夠長。 孩子有好勝心是好事, 但是爭強好勝不能誇大其詞。 要引導孩子明白, 實事求是不丟面子, 言過其實才會不受歡迎。

4.引導孩子接受真實的自己

Advertisiment

在生活中, 家長或是老師總是對於做得好的, 做得完美的事物給予肯定, 這就讓孩子覺得, 必須表現完美才會被別人接納和喜歡, 而被他人認可才有價值。 父母要引導孩子接受真實的自己, 包括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這樣孩子也就不會為了博得他人的認可而吹牛。

5.多帶孩子開眼界, 擴展認知

家長應多抽出點時間關注孩子, 帶孩子去接觸更廣大的自然, 認識新鮮事物, 擴展知識面。 有了這樣的認知基礎, 孩子也會逐漸分辨出事實與想像的界限, 朝著自己心中的願望而努力。 同時, 親子間的相處, 也給了孩子更多的關愛, 讓他們更有自信。

小結:吹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的行為。 家長應該擺正態度,用尊重、坦誠、信任的態度和孩子平等溝通,多鼓勵孩子,但不誇大;多關愛孩子,但杜絕溺愛。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安全的氛圍中成長,這樣才能保護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逐漸減少吹牛的行為。

家長應該擺正態度,用尊重、坦誠、信任的態度和孩子平等溝通,多鼓勵孩子,但不誇大;多關愛孩子,但杜絕溺愛。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安全的氛圍中成長,這樣才能保護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逐漸減少吹牛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