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唱反調”應該怎麼辦

對於孩子的反抗行為, 父母要適當加以抵制, 同時也要給予孩子在一定的範圍內自由表達的機會, 使孩子的獨立性得到健康發展。

孩子在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中, 為了尋求或保護逐漸形成的、比較脆弱的“自我”, 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們看來是對抗自己的外在力量, 往往會出現一些無理的反抗。 大人說什麼, 孩子偏不幹。 這種心理也叫做“逆反心理”。

對於孩子的反抗行為, 父母要適當加以抵制, 同時也要給予孩子在一定的範圍內自由表達的機會, 使孩子的獨立性得到健康發展。 遇到桐桐這種情況時,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可放下家長“權威”的架子, 可以先誇誇孩子“崽崽真有眼光, 選的衣服比我們剛才準備的衣服好看多了。 ”然後心疼地說“地上還有好多漂亮衣服都弄髒了呢!”, 邀孩子一起收拾好地上的衣服出去秀一秀。 還有以下幾種方法都可以緩解叛逆期的親子衝突:

1、多項選擇法

在親子間發生對抗衝突的時候, 你不必苦口婆心地講道理或急於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行。 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方式:“寶寶, 如果你現在還不想睡覺, 可以選擇再聽一個故事或者玩十分鐘, 你選擇哪一個?”這種多項選擇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有效, 即使兩個方案都不是他原來想要的, 但是他喜歡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 所以執行起來十分俐落。

Advertisiment

2、約法三章法

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 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共同商定, 否則一個外在的規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 一旦他參與了制定, 他便會覺得這些規則很神聖, 會努力遵守。

3、角色扮演法

輕鬆的親子遊戲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麼。 你可以裝成一個做事拖遝又極不聽話的孩子, 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 看看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 通過角色扮演, 親子之間的對抗自會消彌不少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