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太娘” 陽剛之氣源自家庭教育

養生之道網導讀:

許多家長在擔憂孩子越來越“娘”, 太乖沒有了男孩子的陽剛氣。

父母嬌生慣養、百般呵護, 父親角色的缺失;幼稚園教師多為女性以及缺乏適合男孩玩耍的器材和遊戲;傳統的讀寫表達教育模式更加適合女孩的智力特徵, 再加上社會大環境要求遵規守紀、人們更加喜歡“乖寶寶”等等, 這一系列因素促使現在一些小男孩的氣質偏向於女性化, 也就是“太娘”。 在家庭教育上, 家長往往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家長保護得太多, 孩子做事情會畏首畏尾, 獨立性就差。 與溺愛相反的是,

Advertisiment
有些父親的專制教育也對孩子的成長起了反作用。 對此, 有專家解釋, 在嚴厲的要求下, 孩子達不到目標, 就慢慢開始選擇放棄, 這對男孩子自信心的打擊非常大。 那麼,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鍛煉男孩子的“陽剛之氣”呢?

進行性別教育

心理研究指出,

Advertisiment
人在3歲左右就有性別意識了。 為避免孩子性格發展出現偏差, 最好從3歲前就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如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異。 建議性別教育的內容, 讓男孩子瞭解到健康男孩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認識男孩與女孩的人際關係、愛好有何區別等。 性別教育不是要專門提的, 而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贊許孩子和他性別相匹配的行為。

Advertisiment

父親承擔更多教育責任

孩子是從母親身體裡面分離出來的, 他兩歲以前主要和母親建立信賴、安全的關係。 3-5歲, 是父親進駐的最佳時期。 父親要引導孩子朝向外部的興趣、遊戲, 接受挑戰、創新, 包括和母親分離。 在和母親分離過程中孩子會把興趣轉向外部, 爸爸要跟孩子做遊戲才會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 建議父親可以陪兒子做一些刺激性、運動量大的遊戲, 和兒子一起看英雄主義的影視文學作品, 男孩子有問題多與父親探討, 讓父親身上陽剛的特質折射給男孩子。

Advertisiment

多參加集體活動

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在運動和對抗中鍛煉他們的競爭意識、抗壓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平時書本上學習的知識是抽象的, 沒有和具象結合, 在大腦中的附著力不強。 通過活動這種典型的體驗式學習方式, 可以讓場景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 很容易讓孩子把知識記牢。

Advertisiment
另外, 在團隊活動中相互激勵的情緒也容易刺激大腦形成印象, 有利於記憶。

承擔家務勞動

現在的家庭和學校給孩子灌輸的理念是, 只要學習好就可以, 這讓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責任感不強。 家長要給孩子勞動的機會, 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家中應該承擔的責任。 並且勞動習慣與自理、自立能力是連在一起的。在家務勞動中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在家務勞動中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動手能力,並有助於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對事情分析、判斷、安排的統籌能力的鍛煉,使孩子能夠更好地認識事物。

心理暗示

從小讓男孩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斷地暗示男寶寶自己是強大的。平時出門,找路,坐地鐵,嘗試把責任交給孩子。爸爸出差或者出門時,可以對寶寶說“我不在的時候,你要幫忙照顧好媽媽、保護好媽媽”等話語。當他們表現出陽剛一面的時候,要及時地鼓勵他們,多誇誇他們“男子漢”,時間久了他們就會自覺地向著陽光的那一面走。

並且勞動習慣與自理、自立能力是連在一起的。在家務勞動中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在家務勞動中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動手能力,並有助於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對事情分析、判斷、安排的統籌能力的鍛煉,使孩子能夠更好地認識事物。

心理暗示

從小讓男孩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斷地暗示男寶寶自己是強大的。平時出門,找路,坐地鐵,嘗試把責任交給孩子。爸爸出差或者出門時,可以對寶寶說“我不在的時候,你要幫忙照顧好媽媽、保護好媽媽”等話語。當他們表現出陽剛一面的時候,要及時地鼓勵他們,多誇誇他們“男子漢”,時間久了他們就會自覺地向著陽光的那一面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