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成長恐懼”清單 膽小娃的背後是父母的不理解

“有時候好端端的, 不知怎麼就哭了”, “讓她跟阿姨打招呼, 說怎麼也不肯”, “不知他怕什麼, 總躲我身後”, “他說心裡害怕, 不想上學”……

孩子們害怕什麼?或許那些在大人眼裡不足為怪的事情, 也會刺激孩子敏感的神經。 常見很多父母說“我家孩子膽小”、“這孩子就是害羞”, 說不定, 這些“膽小”、“害羞”的標籤, 只是父母硬貼上去的?

因為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 受心智的影響, 其實對於害怕的人、物以及事情, 是有同一性的。 讓我們看看這份被眾多教育學家認可(美國教育博士蜜雪兒常在論文中提及)的孩子“成長恐懼”清單,

Advertisiment
看看你是不是錯怪孩子了?

——0~2歲——

害怕突如其來的聲響、身體陡然失去支撐、害怕打針看醫生、害怕吃藥、害怕跟親人分開、害怕陌生人、害怕長相醜陋的人和動物。

最典型的表現:哭, 夜裡哭, 白天也常常哭, 反正動不動就要哭。

父母最典型的錯誤:認為孩子哭鬧是在撒嬌。

科學界有種理論說, 人類的嬰兒是早產兒, 他們無助脆弱, 他們需要經過父母的精心照料很長時間, 才能獨立吃飯穿衣。 所以嬰兒會常常以哭鬧表達內心的惶恐。

他們尤其害怕跟父母分離, 渴望父母的擁抱和關愛, 他們也常通過哭鬧尋求父母的安撫。 如果父母拒絕安撫和擁抱, 會讓孩子丟去安全感, 從而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某些嬰兒因為長期被拒絕而變得冷漠。

Advertisiment

——3~4歲——


害怕巨大的聲音(打雷)、狗(可愛小狗除外)、黑暗、與親人分離、妖怪、長相奇特的人。

最典型表現:分離焦慮。

父母最典型的錯誤:恐嚇“我不要你”, “再不吃飯/睡覺, 妖怪會抓走你”。

3、4歲的孩子會面臨上幼稚園的生活變動, 第一次長時間地跟家人分離, 孩子會惶恐無助, 因為在他們心裡, 除了父母家人, 沒有誰能保護自己。 幼兒說提醒, 有些父母不僅不理解孩子, 還斥責孩子軟弱粘人, 甚至還會在孩子不聽話時加以恐嚇:“你再……我不要你”, “你不乖、不吃飯, 我就讓長毛怪把你抓走”, “你再不睡覺, 我把你丟街上跟乞丐睡”……

這些恐嚇雖然會讓孩子順從, 但是在剝奪了孩子安全感、讓孩子帶著強烈的不安的前提下實現的, 最終會傷害到孩子。

Advertisiment

——5歲——

害怕身體受傷害、從高處墜落、死亡、失去爸爸或者媽媽、在黑暗中睡覺、陌生人、鬼。

最典型表現:難以分床、分房睡。

父母最典型的錯誤:把孩子關小黑房懲罰不聽話孩子。

這階段, 孩子會面臨分床、分房睡的難題, 正因為孩子害怕在黑暗中睡覺, 所以便加重了這一進程的難度。 孩子常常會出現不敢自己睡, 或者睡到半夜會哭鬧找爸媽, 甚至第二天再也不敢回自己房間的情況。 如果分房難度過大的, 幼兒說建議爸媽們可以先從分床但同房開始。

另外, 有些無知的大人或老師會把孩子關在小黑房以懲罰不聽話的孩子, 加上這年齡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想像力, 他們常常在黑暗中想像出可怕的東西, 比如怪獸、鬼。 這樣的經歷帶給孩子的心理陰影恐怕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Advertisiment

——5~7歲——



害怕有攻擊性的動物、自己會走丟、失去爸爸或媽媽、死亡、父母離婚。

最典型表現:常問“人會死嗎?爸媽會死嗎?”

父母最典型的錯誤:不敢將親人的死亡直接告訴孩子, 而是騙孩子說“人死了是去了很遠的地方”。

這階段的孩子會比較關注“死亡”話題, 比如人死了會怎樣?我們都會死嗎?孩子也害怕死亡。 當家裡有人去世, 有些父母會哄騙孩子說“爺爺是去了天堂, 那裡一切美好, 不用上班、不用生病, 沒有痛苦……”以至於完全誤導了孩子。

這種哄騙一般而言沒什麼不妥, 但危害的是常常跟孩子的安全意識相悖的, “我不用太注意安全, 反正死了會去一個更好的地方”, 甚至曾經有孩子為了逃避寫作業要去天堂。

Advertisiment

最正確的方法是將事實告訴孩子, 然後告訴孩子, 每個人都會死亡, 就像花開花落一樣, 但只要注意安全、保證健康、好好保護自己, 人會活得很久很久。

看了這份成長恐懼清單, 才知很多膽小孩子原來是父母“捏造”滴啊啊啊~~當然也存在真正膽小的孩子, 但父母如果通過上面類似的現象就判斷一個孩子膽小, 未免太過於“標籤黨”了吧?要反省反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