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戶外睡眠”的好處多多

孩子“戶外睡眠”的好處有哪些?如何讓孩子多睡長個呢?戶外睡眠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它既是一種睡眠, 也是一種鍛煉。 母嬰專家指出, 孩子“戶外睡眠”的好處多多。

“戶外睡眠”的好處

第一, 戶外睡眠能更多地享受日光, 日光能增強孩子鈣的吸收、利用與代謝, 有助於防治佝僂病, 這一點在俄羅斯特別受重視。

第二, 戶外空氣新鮮, 氧流量充足, 容易讓孩子進入深度睡眠, 從而促進生長激素分泌與腦發育。

第三, 戶外睡眠還能增強孩子呼吸道對冷刺激的適應和抵抗力, 進而有效地減少上感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幾率。

Advertisiment

第四, 戶外睡眠增加了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 有利於愉快情緒和獨立性格的培養, 算得上一種身心皆受益的睡眠方式。

“戶外睡眠”需做好準備

優選場所 以朝南、安靜、空氣潔淨流通、溫暖、背風的環境較好, 如陽臺、院子、公園等地, 再準備一輛小推車, 將孩子放在小推車裡, 避免太陽直射面部。 注意, 不要選擇花前與樹下, 因為花瓣或樹葉會掉落, 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 甚至造成花粉過敏。

掌握好睡眠時機 在溫度適中時, 如上午10-11點、下午2-3點較妥。

備好睡眠用品 小嬰兒要備好尿布(或紙尿褲)、嬰兒濕巾、乳液和軟膏(塗抹尿布區用), 塑膠袋(用於裝髒尿布)以及成人用的消毒巾(用來清潔雙手);若喂牛奶, 還要準備一瓶飲用水。

Advertisiment
較大嬰兒要備好嬰兒食品、餐盤湯匙、圍兜、點心水果、稀釋的果汁、遮陽帽、安撫用品(如玩具以及孩子最喜愛的書)等。

分三步走向“戶外睡眠”

戶外睡眠不可一蹴而就, 必須循序漸進。 換言之, 在打算戶外睡眠的一個星期之前, 先給孩子來一番“預熱”, 然後分步向戶外搬遷。 一般可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開窗睡眠。 將孩子臥室的門窗打開, 降低室溫, 如室溫在18℃-20℃之間, 可以每3-4天降低1℃, 幼兒室溫可降低至14℃, 營造一點“室外”的感覺, 讓孩子開始慢慢地適應室外的環境。

第二步:待孩子適應開窗睡眠後, 將其睡床從室內移向陽臺。

第三步:陽臺睡眠也適應了, 再讓孩子躺在嬰兒車裡, 推到戶外睡眠。 孩子身上要比室內多蓋一條毯子, 有微風時可帶上睡帽。

Advertisiment
不可太冷太熱, 防止感冒或中暑。 孩子睡醒後, 不要急於抱起, 要溫柔地叫他的名字, 和他說說話, 然後推回屋內, 等他醒一會兒再打開被子, 抱起來喂一點溫開水, 讓孩子儘快地恢復狀態。

新生兒最怕的是“病從臍入”, 這是因為臍帶結紮後留有臍血管斷口, 由於臍部感染時有細菌繁殖, 細菌及其毒素很快就進入臍血管的斷口處並進入血循環引起菌血症。

新生兒的臍部, 若接生時消毒不嚴格, 或家長護理時不注意, 就會引起臍部發炎、出血、滲出、有膿液、臍輪紅腫等。

若有上述症狀出現, 尤其是臍輪紅腫, 有膿性分泌物, 那就是臍炎, 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缺乏, 有可能很快地由菌血症發展為敗血症甚至膿毒血症。

Advertisiment
更為嚴重的是, 由於新生兒血腦屏障功能差, 約有30%~50%的敗血症患兒合併化膿性腦膜炎, 病勢兇險, 死亡率高, 倖存者也常有合併症, 如硬腦膜下積液、低鈉綜合征、失明、失聰、癲癇或癡呆等。

一旦患敗血症, 臨床症狀極不典型, 不像成人那樣有高熱, 而是表現為少吃、少哭、少動或不吃、不哭、不動、黃疸加深, 缺乏醫學知識的母親往往沒有引起警覺。 有一位母親, 孩子出生8天, 吃奶很少, 皮膚黃疸很深, 不發熱, 不大哭也不大動, 她還以為寶寶很乖, 沒有在意。 過了3天, 看看孩子皮膚越來越黃才著急了, 抱來看醫生問過病史要體檢時, 發現這孩子面色蒼白, 全身冰涼, 心跳、呼吸均已停止了, 而母親還不知道。

Advertisiment
面對如此情景, 年輕的母親悲痛欲絕, 呼天搶地的大哭。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知道了孩子“戶外睡眠”的好處多多, 為了更好的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們要注意以上的事項。 因為研究表明, 孩子的生長離不開體內生長激素的“催化”, 而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又是在睡眠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