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不知為何突然心情變遭, 又開始想辦法折磨老公:要吃當時根本買不到的東西。
不買, 就撒潑、惡語相向。
他一定知道我在找茬, 但還是帶我開著車, 滿大街亂轉。
“蛋糕行嗎?”“我才不要吃破爛小店的蛋糕。 ”
開到一家名牌蛋糕店, “行嗎?”“你什麼時候看我在這買過蛋糕?”
接著轉, 9點差5分, 另一家蛋糕店關門前的最後一刻, 他把車開到了門口:老婆大人, 這行嗎?
我繃不住笑, 推門下了車。
並不是我矯情到覺得這一家比那一家的蛋糕好吃多少, 而是一路上老公對我態度讓我覺得, 自己應該“作”夠了。 我想要的東西也得到了滿足。
Advertisiment
不是秀恩愛, 只是聯想到孩子的狀態。
我的情商常會在突然間退行到3歲, 耍無賴的時候一點不比閨女強。 是很丟人, 但這又常常是我走進小朋友心裡的一座橋。
女兒也經常有蠻不講理、胡攪蠻纏的時候, 但每當這時, 雖然我不一定知道“為什麼”, 但卻知道“怎麼辦”。 我知道她要的那個終極的東西是什麼。
有時甚至她越反常態地不講理, 我越是心疼她。 連我這個成年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情緒為什麼突然間低到穀底, 她怎麼可能那麼明白呢?即使明白, 也說不清楚。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 她身邊的人通常有兩種態度。
1. 批評她不懂事、瞎鬧, 這樣孩子就可以借這個機會, 把心裡的火燒得更旺, 直到把情緒發洩出來。
2. 理解她、陪著她、抱著她、親親她。 讓她知道:媽媽知道你心裡有事, 你難受, 不管你怎麼鬧脾氣, 我都要陪著你把這個坎過了。
第一種換來的通常是兩敗俱傷。 第二種, 眼前事以最快速度得到解決, 且利於孩子長期的心理建設。
越來越覺得人是精神動物, 起碼在今天這種物質已經極大豐富、遠離匱乏的年代, 大家對精神需求的渴望早已超過物質。
就像昨晚, 我不是非要吃蛋糕, 是要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有個人呵護。
Advertisiment
我聽過最動人的一句話是:剩下8塊都在說“我愛你”。
不過這樣說, 很容易讓人誤解。 孩子要什麼, 我們就給買什麼。 其實不是, 我想說的重點是, 物質只是一個媒介, 情感才是孩子真正要的。 孩子最渴望的是媽媽心頭那句“我愛你”, 而不是那8塊巧克力, 她吃不了。 至於那8塊巧克力買還是不買?如果你不在乎那點錢, 也不擔心孩子會全給吃了, 那就買。 如果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 你決定不買, 那也一點問題都沒有。
Advertisiment
我有個朋友特別雞賊, 女兒養得很好, 卻也沒有亂花錢。 我想, 如果讓她來做這道題, 她可能會對閨女說:哎呦呵, 這巧克力看上去就好吃極了, 別說10塊了, 真想把這擺著的都給你買回去。 不過, 閨女, 媽媽沒帶那麼多錢啊。 就夠買2塊。 她說每回遇到這樣的事, 她閨女都會氣不忿兒地說:哼!我讓我爸爸給我買。 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閨女也沒受委屈。 因為她的感覺是:媽媽也說這巧克力好, 她也願意給我買, 就是她自己沒帶那麼多錢。 相比之下, “要那麼多幹嘛?你哪吃得了?”這樣回應像是在說:你是個不懂事的孩子, 你的要求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