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四五歲, 經常會編造一些小“謊言”, 比如說為了不上幼稚園說“肚子疼”;打碎了東西說“不是我幹的”;“我把飯都吃得乾乾淨淨, 把好東西送給了明明”, 其實沒有。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家長這時候往往開始緊張, 擔心孩子會養成說謊的習慣, 急於教育孩子, 指出他的錯誤, 甚至嚴加斥責。
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社會交往技能正處在初步發展階段, 對各種事物和內心體驗的表達還很簡單, 不完善。 同時頭腦中充滿想像, 他們還不能完全區分事實和心裡所希望的有什麼不同, 家長不能把這些現象定義為撒謊。
Advertisiment
例如, 孩子說肚子疼, 媽媽需要關注一下是不是真疼, 如果不是, 就告訴他去了幼稚園會有小朋友和一些快樂的事情等著他, 堅持說疼, 那就在家, 但是病了就不能出去玩, 不能看動畫片、玩玩具、吃好吃的東西, 只能躺著休息, 甚至去醫院, 給予冷處理, 下次再想賴在家裡也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 至於孩子否認打碎了花瓶, 碰掉了掛鐘, 需要從家長的處理方式上找原因。
Advertisiment
通常養成說謊毛病的孩子父母可能都比較嚴厲。 孩子的過失不能得到理解、寬容, 為了逃避責備才會說謊。 不論多大錯誤, 只要說了實話, 就不應再受到懲罰。 如果承認了錯誤反而引來父母更大的怒氣, 孩子下次會本能地說謊。 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