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遙控”父母怎麼破?

孩子手中有個遙控器, 輕輕一按爸媽就乖乖照辦:想要什麼就給什麼, 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爸媽可能要問了:這個“遙控器”究竟是什麼?其實, 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馬上要吃飯了, 可孩子哭著喊著要吃零食, 心軟的大人罵咧咧:“給你吃給你吃, 等下你不把飯吃完看我不揍你!”孩子如願以償, 即使等下不好好吃飯, 也能如法炮製逃過責駡;
△商場裡, 孩子指著一個機器人不肯走, 媽媽說:“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 好多你玩一會兒就不玩了, 不能再買!”可經不住孩子哭鬧滾地, 無奈地把玩具買回了家;

△在外面玩累了,

Advertisiment
孩子非得要爸爸抱, 爸爸拒絕:“這麼大了還要抱, 自己走!”孩子開始哭鬧, 面對路人怪異的目光, 爸爸只好乖乖照辦, 孩子這才破涕而笑……

類似的事情在無數家庭每天都上演。

孩子手中那無往不勝的“王牌”或者說“遙控器”, 就是孩子的哭鬧。

孩子手裡的遙控器是爸媽自己給的!

一般來說, 孩子哭鬧除了表達傷心、害怕之外, 常常是因某些欲望得不到滿足而提出“抗議”, 甚至用哭鬧來威脅成人以達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

1歲半前:孩子用“哭鬧”表達

孩子是成長的, 1歲半之前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好, 所以他們用哭來吸引注意力, 用哭來提要求, 用哭來溝通。

1歲半後:“哭鬧”=“達到目的”

1歲半之後, 孩子漸漸開始學習用語言表達,

Advertisiment
這個過程就是父母説明他們建立語言溝通習慣的一個過程。

父母:弄不懂孩子的哭鬧, 被要脅了

很多大人並不瞭解孩子成長的這個過程, 所以孩子1歲半之前, 大人不知道怎麼跟他們溝通, 就把哭鬧當做了孩子的不開心或不高興, 所以每次為了哄孩子高興, 總是滿足他的一切需求。 這個過程恰恰導致孩子一歲半之後, 父母沒有讓孩子成長, 學會用語言來溝通, 而是慢慢地帶著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哭鬧=要脅, 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

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養成了哭鬧“要脅”的習慣, 可能變得越來越缺乏同理心、任性、驕縱, 導致以後墮入了不打罵就管不了的無邊深淵, 遺憾的是大人正是這一結果的始作俑者。

面對孩子的哭鬧威脅家長要關掉遙控器

面對孩子的“哭鬧威脅”,

Advertisiment
建議家長們嘗試以下做法:

01有效溝通三步

孩子哭鬧不停, 有些家長會以尖銳的聲音厲斥大聲哭鬧的孩子。 結果是, 家長本身就充當了壞榜樣, 你越大聲, 孩子哭鬧越厲害。 在和孩子溝通時, 家長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肢體語言

用肢體語言來暗示孩子, 用手拉著孩子用肢體語言讓孩子平靜。 你不一定要抱他, 但是可以握著他的手, 或者扶著他的肩。

第二步:眼神溝通

蹲下來用眼睛與孩子對視, 讓他感覺到媽媽在關注著他, 把他的情緒通過對身體的接觸穩定下來。

第三步:聲音溝通

用低沉但是很嚴肅的聲音而不是尖銳的聲音與孩子說話, 讓孩子感覺到這是來自父母的一種不同尋常的決定,

Advertisiment
也能促使孩子集中精神, 轉移注意力, 忘記自己的哭鬧。 使用較低的聲音也讓孩子明白, 這是親子之間的“私人聲音”, 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

02轉移注意力

孩子哭鬧時, 家長可以把他感興趣的東西放在離他不遠的地方, 離開現場。 孩子哭鬧一會兒沒人理他, 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馬上注意力被這些東西吸引, 他會很投入地玩起來。 這樣做能順利地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 忘了當初的無理要求。

03採取冷處理

當孩子哭鬧時, 如果家長站在旁邊, 孩子會越鬧越凶。 這時, 不妨進行冷處理, 家長不要強迫孩子馬上停止哭鬧, 而是靜靜地坐在一邊, 或者乾脆去幹別的事, 任由他去哭去鬧。 哭夠了, 他就會平靜下來,

Advertisiment
就會覺得自己的行為不受家長歡迎, 得不到家長的關注和關愛, 以後就會自動減少這種行為。

如果是在家中或室內, 父母可以坐在旁邊冷靜地看著他, 也會對他有一種威懾作用;如果是在公開場合, 可以把孩子引到一個比較安靜的角落。

04始終堅持一個標準

有的孩子一哭鬧, 家庭成員就會出現分歧, 這就給孩子有了可乘之機, 助長孩子的哭鬧行為。

夫妻之間:堅持一個標準

要始終堅持一個標準, 例如規定孩子飯前不許吃零食, 如果爸爸或媽媽遷就孩子, 答應了孩子的要求, 那麼孩子就會尋出門道, 以哭鬧達到目的。 夫妻雙方要始終堅持一個標準, 無論怎麼哭鬧, 也不改變這個標準。

祖輩與父輩之間:協調一致

很多祖輩無原則的溺愛孩子, 孩子哭鬧時主張滿足孩子,父輩卻反對。父輩應該跟祖輩做好溝通,家庭成員一致對孩子的過分要求說“不”,表現出堅決的不妥協態度,孩子就會知道再哭鬧下去也不會得到支持,逐漸停止哭鬧。

關掉“遙控器”

關鍵在一歲半前!

一旦“遙控器”形成,要關掉它們實在不容易,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在一歲半以前認真丶科學地對待孩子的要求,一歲半以後不讓“遙控器”形成。為更有效解決寶寶發脾氣、哭鬧,再多讀幾篇相專業文章:

分年齡講策略化解寶寶的小脾氣

孩子哭鬧,媽媽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

孩子哭鬧教他“良性發脾氣”

如果“遙控器”已經生成,那麼家長就要從現在開始努力堅持,相信孩子一定會有所改變!

孩子哭鬧時主張滿足孩子,父輩卻反對。父輩應該跟祖輩做好溝通,家庭成員一致對孩子的過分要求說“不”,表現出堅決的不妥協態度,孩子就會知道再哭鬧下去也不會得到支持,逐漸停止哭鬧。

關掉“遙控器”

關鍵在一歲半前!

一旦“遙控器”形成,要關掉它們實在不容易,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在一歲半以前認真丶科學地對待孩子的要求,一歲半以後不讓“遙控器”形成。為更有效解決寶寶發脾氣、哭鬧,再多讀幾篇相專業文章:

分年齡講策略化解寶寶的小脾氣

孩子哭鬧,媽媽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

孩子哭鬧教他“良性發脾氣”

如果“遙控器”已經生成,那麼家長就要從現在開始努力堅持,相信孩子一定會有所改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