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半的琦琦總是數錯數字。 比如說大家都在給湖裡的小鴨子餵食, 明明有12只小鴨子, 數來數去琦琦總說只有11只或者10只。 琦琦媽媽納悶“這孩子從小背數字都挺溜的, 怎麼會連這麼簡單的數都數不清呢?”媽媽猜測琦琦是故意淘氣因此常常訓斥孩子。 專家表示, 這種表現其實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共有的特點, 只不過爸爸媽媽們不瞭解孩子們認知數字的過程, 因此亂下定論。
數數的結果和語言表達不一致是大腦發育的階段性正常現象
“孩子數數和語言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現象。 ”潤昌教育樊力為博士介紹,
Advertisiment
4-6歲孩子對數的認知培養和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對等的。 6歲之前是孩子右腦發育的關鍵期, 孩子在這個時期對具體的實物、圖像、色彩、聲音非常敏感, 讓孩子通過對點數、或者實物的玩具練習對數字的認知,
Advertisiment
會數數並不代表瞭解數字的實際意義
絲絲媽媽非常重視孩子的數學認識能力的培養, 經常見什麼說什麼, 對絲絲進行刻意的訓練, 比如和絲絲外出一起散步的時候, 就會對絲絲說:路邊停了兩輛小汽車, 其中一輛是紅色, 一輛是藍色……路口紅綠燈電線杆上有三盞燈, 分別是紅色的, 綠色的, 黃色的……因此絲絲在三四歲的時候數字的反映能力比一般孩子都要強。
福田教育張懷玲表示, 幼兒對數的認知發展有階段性。 一開始是簡單的報數, 能朗誦數位,
Advertisiment
第二個階段是點數, 點數就是手口一致數數, 手指點一個, 嘴裡報一個數字, 一一對應。 這個階段幼兒開始對數字實際意義逐漸理解, 知道數字與量的簡單關係。 如知道2代表所有兩個的物體, 兩個蘋果, 兩隻蝴蝶, 兩輛汽車等。 “這個階段引導幼兒知道‘總數’這個概念是數第一個數到最後一個數字時, 最後的那個數字就是總數。 家長、教師正確的引導孩子理解了‘總數’的概念, 孩子便能知道數與量的關係。 ”
張懷玲說, “第三個階段是知道數量的大小關係, 這個階段可以進行簡單的運算。 但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有敏感期, 5歲才是對數和量的敏感期。 而孩子的發展體又有差異,
Advertisiment
長期數數結果與語言表達不一致 孩子的專注力需要重視了
牛輝老師介紹, 很多孩子六歲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數數位的結果和語言表達不一致, 這就屬於專注力的問題。 0-6歲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期, 父母、老人不瞭解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度, 在幼稚園共性教育也並不能關照到每一位孩子, 於是忽略了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有的孩子已經上了大班, 但是還是出現數數的結果和語言表達不一致。 實際上已經不是數字認知的問題, 而是因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東張西望或者心不在焉, 所以會出現詞不達意、結果和語言表達不一致。
建議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