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上學3周,晚上常哭笑,怎麼了?

今天是週末, 單位組織了緊張的培訓計畫, 忽然一個電話打斷了我, 電話那頭是我的朋友, 一位焦慮的寶媽, 雖然會議很重要, 但還是耐心的聽完了這位寶媽的訴苦.....

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小寶今年3歲了, 媽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 將孩子送入託班, 每天送孩子上學, 只要一出門, 孩子就開始念到:“不要去學校, 不要去學校, 要媽媽陪你....”,分離的時候哭鬧更是厲害。

小孩在學校裡面哭, 大人在外面哭。 最近就更加厲害了, 晚上睡覺都會哭醒, 不停的喊:“媽媽不要走, 不要上學.....”家裡老人說, 孩子是不是被嚇到了啊?.......

Advertisiment

▌全程聽下來, 媽媽是那麼的焦慮, 孩子很焦慮, 整個家庭都很焦慮, 我的腦海閃過四個字“分離焦慮”。

電話這頭的我希望快點讓小寶媽媽平靜下來:“小寶媽, 你孩子和你全家的情況叫“分離焦慮”, 這種情況很正常, 99%的孩子都會有這種情況, 不用擔心。

聽到這裡, 媽媽的情緒稍稍穩定下來了。

很多媽媽會問, 什麼是分離焦慮?為什麼會有分離焦慮?大人能為孩子做什麼?

▌通俗的講,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又稱離別焦慮。

這種焦慮來自于孩子天生對父母有依戀, 孩子在每個階段, 對於父母的依戀表現是不同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 孩子從3~6個月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區分熟人和生人,

Advertisiment
會“怯生”形成專門的母親依戀。 之後, 只要媽媽離開的時候, 孩子就出現哭的情況, 不讓媽媽離開。

所以說, 孩子有分別焦慮源自于孩子本來就這樣。

講到這裡, 小寶媽媽又開始激動起來了, 她說:“我看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的, 有些孩子會和媽媽說再見, 他們都很乖的呀。 ”

當我說完下面這些點後, 小寶媽媽終於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一、孩子安全感不足

媽媽經常”忽悠“孩子:

被問到, 在送娃的時候, 有沒有偷偷溜走過, 小寶媽媽遲疑了, 不好意思說, 我順道把她沒敢說的說了出來:”你肯定告訴孩子, 媽媽不走, 媽媽不走, 結果最後偷偷溜走。 “

我相信這種事情, 大家沒少幹, 和孩子說好的很快就回來, 卻好久沒回來, 說好的不走, 卻忽然之間就不見了,

Advertisiment
這對孩子來說, 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被一次次的打碎, 這讓孩子感到焦慮, 感到不安。 這樣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建議這樣做:

1、告訴孩子事實情況, 即使孩子會哭。

2、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是:“你看, 媽媽答應你的, 我就來了”

二、孩子依賴性強

事事包辦, 不給孩子自由。

這裡的自由不是不給孩子玩的自由, 是讓孩子自己做事情的自由。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 或者覺得孩子做的不好, 給自己添亂, 對於孩子的生活事事包辦, 這讓孩子獨立意識變得很差, 分離的時候, 孩子自然更加焦慮不安。

小寶媽媽說, 孩子吃飯太慢, 現在3歲, 在家基本上都是喂的, 出門穿鞋, 因為太慢, 每次也都是大人幫忙的。

▌我們能做的:給孩子更多鍛煉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畢竟在幼稚園, 很多事情都是要孩子自己做的。

三、生活環境的變化

帶養人、帶養結構、生活環境節奏發生大變化

孩子到了幼稚園, 這是一個新環境, 一切都是陌生的;以前在家裡, 所有人都圍著孩子轉, 現在學校裡, 老師面對的是一群孩子, 孩子的心理落差還是特別大的。

孩子適應這個環境需要時間, 説明孩子對環境和人建立安全感成了我們家長的重點工作。 你想, 我們大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環境都需要一個過程去適應, 更何況是孩子呢。

▌這個時候, 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 讓孩子更加瞭解學校, 還沒入園的, 家長提前告知孩子要入園的情況, 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多些正面引導,

Advertisiment
告訴孩子學校裡面有很多好玩的東西, 很多東西和家裡都一樣的;老師都是很好的, 會教我們唱歌, 跳舞, 老師今天給媽媽打電話, 說她也很愛你......(對老師要極度的信任, 而不是擔心, 老師會不會凶孩子等)

▌家長常見狗血問題(給孩子負面的東西):

1、今天老師有沒有凶你啊?

2、今天有沒有別小朋友欺負你, 搶你玩具啊?

這個時候, 孩子基本上的回答就是:“是的”。

▌或許這樣說更好:

1、今天在學校裡面做了什麼好玩的遊戲, 幼稚園有些什麼玩具, 告訴媽媽。

2、有認識新的小朋友嗎?這麼多小朋友一起玩, 真的很好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