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上幼稚園的適當年齡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在家學不到相應的知識, 所以應該儘早送孩子進幼稚園。 話雖如此, 但也不可盲目為之。 什麼時候該送孩子進入幼稚園, 應由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到能夠暫離家庭單獨融入新環境來決定。
一位家長來信說:“本來想秋天送孩子入園, 但有人說如果大小便還不能自理, 寶寶容易尿褲子, 天冷穿那麼多會很麻煩的, 於是打算明年春天送。 但是這幾天有個朋友跟我說, 她女兒18個月就送入園了, 一周後就會自己吃飯了。 她的觀點是:只要會走就可以送, 越早越好。 ”那麼, 到底孩子多大可以送入幼稚園呢?

孩子不宜過早送進幼稚園
孩子會走路即可入園
目前獨生子女逐年增多,
Advertisiment
許多家長總捨不得把0-3歲孩子送到幼稚園, 擔心孩子在幼稚園吃不飽, 生活上照顧不周全, 認為孩子這麼小, 根本不用學什麼, 只要吃好, 穿暖就可以了。 許多孩子已經學會走路了, 父母還是常常把他抱在懷裡或養在家裡, 怕他磕著、碰著、摔著。
金色搖籃園長李冬梅介紹說, 根據近幾年對2-3歲幼兒情感發展的研究成果來看:孩子學會走路以後, 家長們仍然把他們留在身邊精心照料, 這樣會使孩子活動機會少, 活動範圍小, 社會交往面狹窄, 易造成性情呆滯、孤僻、怯懦, 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差, 缺乏兒童特有的天真活潑、勇敢和蓬蓬勃勃的朝氣。
Advertisiment

李冬梅認為, 孩子在固定範圍內活動, 不僅使其大腦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展, 無形中也會在被父母“關照”的過程中, 增強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 壓制了他們獨立自主活動能力的發展。 所以父母應放心地讓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上幼稚園, 儘早參與園內集體活動, 儘早接觸社會, 培養孩子具有獨立精神。
讓孩子在同齡小社會中成長
大成育嬰機構的馬老師告訴筆者, 3歲前嬰幼兒與人打交道的許多知識和本領, 並不都是由父母傳遞的, 而是在與小夥伴的交往過程中獲得的。 例如, 嬰兒通過互相模仿, 可學會一個玩具的多種玩法, 開闊了眼界, 發展了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家裡孩子習慣于獨佔玩具, 與家長做遊戲遇到問題時,
Advertisiment
家長往往遷就他, 不能學會體諒別人。 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 一不能獨佔玩具, 二要體諒別人, 否則會遭到拒絕。 而當他向小夥伴們表現出微笑、愉快地發聲或說話、友好地撫摸、高興地拍手、關切地注意等積極的社交行為時, 就能及時得到同伴的肯定與接受, 進而得到分享與合作的歡樂;反之, 如果他去抓人、打人、搶奪別人的玩具, 就會引起同伴的反感, 或引起同樣的行為。 這樣, 就使他在各種各樣的社交情境與場合中, 在各種矛盾與衝突中, 有機會學習調整自己的社交行為, 去掉不友好的行為, 以獲得小夥伴的歡迎。 這種學習機會是家庭與父母不可代替的。
因此, 在孩子適齡的時候送入幼稚園, 讓他在同齡的小社會中成長是非常必要的。
Advertisiment

入園不等於過早挖掘潛能
不少家長在將孩子送入園後, 就開始讓孩子又學英語又練鋼琴, 使原本該盡情玩耍的年齡卻要奔波於各種培訓班之間。 英才銀座幼教集團總園園長趙春梅對此指出, 幼兒的培養應當注重行為習慣、情感等方面, 過度早教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 對孩子都是一種傷害, 入園並不等於可以不加分析孩子條件, 過早開發潛能。
筆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這樣一個例子, 一個未滿兩歲的小孩子, 媽媽對他講英語, 爸爸對他講日語, 父母原本想讓孩子先人一步學習外語, 但沒想到, 孩子卻慢慢地變得不敢張嘴說話了。
趙春梅總園長認為, 過度的早期教育或一味地提前起跑線,
Advertisiment
一方面奪走了幼兒應有的童年生活, 增加了孩子的負擔, 甚至可能使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 另一方面, 這樣的教育並不能代替孩子日後的學習, 個別孩子還會因為提早掌握了課堂知識, 就慢慢地形成了不端正的學習態度。 因此, 早教要適時、適度, 切莫揠苗助長。
因此年齡過小、身體不夠強壯、氣質比較敏感、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是不適宜過早送到幼稚園裡, 太早的將孩子送到去, 一旦孩子無法適應集體生活, 無法自理一些小事, 會在孩子心靈深處烙下傷疤, 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兼職編輯:蔣慧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