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好好吃飯,常因家長控制過多導致!

不要在吃飯時說教

“來寶寶要多吃蔬菜。 ”

“這個魚有營養, 媽媽專門給你做的, 你可得多吃點, 來來來, 再吃一口!”

“你再不吃媽媽就不高興了啊!”

這些話語肯定我們都不陌生。 回想一下, 我們的孩子在吃飯時, 有自主權嗎?當你在說這樣話的時候, 就是在控制孩子, 自己吃的不開心, 孩子也跟著不開心。

最好的方法是變著花樣給孩子做, 每餐合理搭配, 你只要提供三餐就好了, 吃什麼是孩子自己的事。 不催促、不建議孩子吃什麼不吃什麼。

這是因為孩子從2歲左右就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他更喜歡自己去探索去嘗試食物的味道,

Advertisiment
而不是通過我們的說教來獲得。 他還會因為一心想著自我成長, 而做出與你控制相反的做法。 哪怕他知道自己在吃虧、在受罪。

所以, 有時候孩子跟我們較勁, 根本不是不愛吃什麼, 非得要吃什麼, 而是要獲得掌控自己生活的自主感。 那麼在吃飯時, 請做到不要說教、指責、批評。 各吃各的, 相信孩子能做好吃飯這件事。

良好飲食習慣從小培養

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愛吃什麼就多做什麼, 不愛吃什麼就不做什麼。 久而久之, 寶寶就養成了偏食挑食的習慣, 然後我們還要去指責他的不是。 其實根本就是你食物提供者的問題。

你也許會發現, 你越是過多地強調吃蔬菜的好處, 孩子越是不吃蔬菜。 然後你就為了讓孩子多吃點,

Advertisiment
每次都多做肉, 同時提醒他多吃菜。 最後, 孩子變得很厭惡吃蔬菜。

你的過度提醒是在告訴他, 蔬菜不是那麼好吃, 但要多吃。 你看, 在你用力過度的地方, 反而適得其反。

所以, 從小就給孩子提供多樣化飲食, 讓他自己探索著吃, 不去當“說客”。 才能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鼓勵孩子自己吃

涵涵在快一歲的時候, 就開始吃手抓飯了。 到現在吃飯我都不管她, 自個兒吃自個兒的, 愛吃什麼她隨意。 吃了我想讓她吃的, 也不特別提出表揚, 因為這是她自己的事。

她現在只要沒積食, 吃飯都挺好。 雖然嘴刁, 但不會因為不可口就一口都不吃。

經常有很多媽媽問, 我寶寶吃飯光吃主食, 不吃菜怎麼辦?或者正好相反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其實, 拋下焦慮你就會發現, 也許她這頓只吃米飯, 但下頓卻只吃菜, 那整體來講, 一天所需的膳食營養還是平衡的。

所以, 孩子天生就會吃飯滴, 這是本能, 你越焦慮, 娃越吃不好。 擔心娃弄的到處都是, 怕收拾起來麻煩, 只是照顧了我們自己的感受, 卻忽略了孩子探索食物的樂趣。

要有良好的用餐氛圍和習慣

研究表明, 家長開心吃飯, 可以幫助孩子去嘗試那些平時他不願意吃的新食物。 因為, 人的大腦裡有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 兒童更是隨時都在本能地模仿他周圍的人。

——羅玲

所以, 在吃飯時, 最好不要批評孩子和說教, 也不要談一些沉重的話題。 吃飯是天大的事兒, 其他稍後再說。

另外, 有的家長本身就比較挑食, 遇見可口的就暴飲暴食,

Advertisiment
不可口的就一口不吃, 那你的這些習慣, 孩子肯定會繼承下去。

不哄騙, 理性溝通

經常會看到很多追著餵飯的奶奶或外婆, 都是邊恐嚇邊哄騙。 結果也沒能讓孩子愛上吃飯。

其實,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 我們可以給他普及一些飲食營養常識。 比如涵涵會經常跟我一起做飯, 幫我擇擇菜、剝個蒜、打個雞蛋什麼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會給她講講哪些菜有什麼樣的營養價值。

因為是很可觀、中立地去介紹只是, 而沒有任何說教的情緒, 孩子很容易接受, 也能聽得進去。

再比如講《肚子裡有個火車站》這些繪本時, 很形象直觀地讓她瞭解到了一些關於吃東西好習慣養成的知識, 絕不在合上書之後說教、批評,

Advertisiment
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內化成屬於自我的認知。 那他就會通過這些認知來自發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所以, 我們不能只看到現象, 然後就用權威去控制, 而是要讓孩子認識問題本身。 讓他自己去改變, 而不是逼著他去做什麼。 沒有什麼比自我的覺醒力更重要。

零食不是妖魔

千萬別把零食“妖魔化”, 哪怕垃圾食品也不可以。 你越是不想讓孩子吃零食, 他越會在背地裡拼命吃。

與其這樣, 還不如跟孩子一起制定透明的零食享用規則。 用規則去引導孩子。

涵涵有時候去超市, 會喊:“媽媽, 我今天想吃垃圾食品!”

我說:“好啊, 但是只能選擇一樣哦, 而且請飯後吃。 ”

她反而不會那麼惦記吃零食。 平時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相對健康的零食, 然後制定享用規則。孩子就不會因為吃零食,而不好好吃飯。

所以,如果你家寶寶不好好吃飯,排除身體原因外,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哪裡控制太多,導致適得其反! 然後制定享用規則。孩子就不會因為吃零食,而不好好吃飯。

所以,如果你家寶寶不好好吃飯,排除身體原因外,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哪裡控制太多,導致適得其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