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專注的六大原因,如何提高孩子的關注力?

坐不住、上課不聽講、寫作業總是東張西望要人盯著……孩子看似 “不專注”的背後暗藏了哪些原因?找到這些癥結所在, 在家中進行相應的訓練, 就能讓孩子越來越專注。

總分最高的那一項, 就是孩子需要努力的方向, 而這每一項的“成績”都與專注力的好壞息息相關, 找到分數最高的哪一項, 看看父母要在哪方面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測試:孩子能專注多長時間?

請父母依照下列問卷, 在符合孩子行為和程度的框內打勾, 並計算每個部分的分數, 由此推斷出孩子不專心的原因。

大範圍的注意力

Advertisiment

如果是就大範圍的注意力(比如固定坐在座位上、不離開教室等)來說, 其注意力因年齡不同, 大約是以下的時間長度:

3歲→15分鐘6歲→30分鐘

9歲→45分鐘12歲→60分鐘

高階的專注力

如果是更高階的專注力(比如要專心堆積木、完成作業等), 時間就會較注意力縮短許多, 這也說明要孩子長時間很專注地做一件事是很困難的:

3歲→6分鐘6歲→8分鐘

9歲→10分鐘12歲→15分鐘

Part 1不專注原因——感覺統合能力可能發育落後

“感覺統合”指的就是人從外在環境中所獲得的由七種感覺系統帶來的資訊, 當我們接收到這些感覺或資訊之後, 大腦就要開始進行整理及分析, 將需要的資訊留下來, 不需要的排除掉, 接下來再做出恰當的反應或行為。

所以, 孩子必須有良好的感覺統合,

Advertisiment
才能夠順利接收外部環境的資訊, 而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比如在玩積木時, 大腦就是沒辦法只收集玩積木的資訊, 他會關心外面的電視聲, 又會注意桌上時鐘的秒針在跳, 抓起一塊積木時又被旁邊的串珠吸引住……因為周圍很多資訊都同時被放大了, 而孩子的大腦又無法分辨環境中的資訊哪個重要, 哪個不重要, 一旦外界有個風吹草動, 視線馬上就轉移過去, 自然就給人以“不專心”的印象。

一般來說, 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順利發展出各自的功能, 但觸覺、前庭覺、本體覺則是3個容易出現失調的系統。 過多的限制、太少的活動量使得孩子這3個感覺系統得不到足夠的刺激, 因而出現失調的問題。

Advertisiment

怎樣用感覺統合培養專注力:

1.增強孩子的活動量。 學齡前的孩子每天至少應保證30分鐘的運動時間。

2.從生活點滴訓練感覺統合。 很多書籍和網路中都可以找到關於感覺統合的資訊和遊戲, 例如蕩秋千和滑滑梯都可以加強前庭刺激, 攀爬可以促進本體覺整合, 尋寶箱遊戲(閉上眼睛從箱中摸出不同物品)和用不同材質刷子輕刷肌膚可以説明觸覺系統穩定, 聽音樂可以刺激聽覺系統等等。

3.安靜活動前先來場感統遊戲。 當孩子在家裡必須靜下來寫作業時, 如果大腦仍然需要感覺刺激, 孩子就會顯得坐立難安、無法專心。 這時不妨先來場感統遊戲, 比如拍球、蹦床等, 這類遊戲除了能給予感覺統合需要的刺激外,

Advertisiment
更可以消耗孩子過剩的體力, 之後待情緒緩和下來孩子就比較能夠從事安靜的活動了。

TIPS:感覺 功能與作用

視覺 觀看外在世界、認識空間、分辨顏色、追視物體。

聽覺 學習語言、認識音樂、會引導人轉向音源、注意身旁各種聲音。

嗅覺 分辨不同的氣味、分辨氣味的來源。

味覺 以嘴巴來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溫度、質感。

觸覺 以肌膚去接收外在的資訊, 例如溫度、材質。

前庭覺 主要掌管人體的平衡, 負責處理身體移動、平衡、速度的感覺。

本體覺又稱為肌肉關節覺, 主要與動作控制有關, 例如估量手上物品的重量、腳要抬多高才能跨過階梯等。

Part 2不專注原因——大動作發育能力不足

所謂大動作發育, 就是指身體的大肌肉通過肩膀、關節、軀幹、四肢、膝蓋等部位表現出爬、坐、走、跑、跳等大動作的能力。

Advertisiment
身體的大肌肉及關節是負責穩定身體姿勢的基礎, 姿勢的好壞, 對於將來學習及專注力有重要影響。 比如當孩子準備用筆寫字時, 需要調動的不止是手, 還包括肩膀的姿勢, 手臂、腳的位置, 背部挺直等。 只有這些大動作都到位而且有足夠的體力, 他才能有辦法或能力用穩定的姿勢來做“寫字”這件事, 否則沒堅持幾分鐘便開始扭動身體, 坐不住了, 這會讓人覺得他不夠專心投入, 缺乏毅力。

怎樣用大動作培養專注力:

1.給孩子更多機會動手、動腳。 這樣孩子能有很多機會讓大腦學會控制身體大肌肉的運用, 將來自然四肢靈活、手腳俐落, 進而也能提升專注力。

2.鼓勵孩子多爬。爬行的動作能訓練孩子的平衡感,並刺激大腦的聯結,使孩子將來有能力專心學習。從孩子七八個月開始學爬時,父母可以用一些有聲音的玩具吸引孩子,長大以後,也可以多玩爬行的遊戲,比如“烏龜爬”,即用枕頭綁在背上,然後看誰怕得快。

3.參加體育興趣班。如果父母本身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帶孩子運動,那就把他“扔”到正規的游泳班、舞蹈班或輪滑班裡去吧,讓孩子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培養正確的運動方式及習慣,同時有了團隊中其他人的刺激,也能更積極地投入運動。

Part 3不專注原因——觀察能力不夠

觀察力不單是指用眼睛看的能力,還包括全身其他的感覺器官——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以及痛覺器官等——對於外界資訊的觀察及感受。一個觀察力強的孩子,對於周圍環境能夠吸收更多的資訊,好奇心強也更懂得細心觀察,他們的專注力也顯得更為集中。不過孩子的觀察力是循序漸進培養出來的。

怎樣用觀察力培養專注力:

1.留心處處皆學問。小時候大人多鼓勵孩子觀察,孩子會去注意周圍的環境;再大一點之後,孩子便會主動去觀察,養成隨時觀察的好習慣。

2.多接觸環境。孩子就像一塊全新的海綿,需要接觸和吸收各種資訊,如果父母很少讓他接觸大自然、認識不同的朋友、嘗多種口味的食物等,孩子根本就難以觀察及比較,於是,就會產生觀察力不足的現象,少了觀察力相對就少了專注力。

3.儘量不明講,僅提示。當孩子在解決問題時習慣了跳過中間觀察及嘗試的過程,他的大腦就會懶得集中精力去思考,因為他已經習慣了等別人給他答案。

4.鼓勵孩子說出細節。進行更深入的話題討論並鼓勵孩子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並說出他看到的細節。這樣的過程不僅能提升他的觀察力,也促使他更集中精力去進行思考。

Part 4不專注原因——尚未養成很好的閱讀習慣

擁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很容易就能穩定情緒,專心投入閱讀活動,並且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及分析,這為將來適應學校課業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反之,缺乏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會容易對以文字為主的書產生抗拒或排斥,於是上課時就會出現不專心、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事實上是因為他缺乏閱讀的能力。

怎樣用閱讀習慣培養專注力

1.打造書香氛圍。最好每天家庭活動中有30~60分鐘的閱讀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可以是親子共讀,也可以是獨立閱讀。

2.不只閱讀,更要“悅讀”。閱讀興趣的培養必須有待于孩子感興趣的主題,根據主題尋找合適的書籍,在快樂的氣氛中讀書,孩子很難不愛。

3.注重讀完之後的討論時間。等孩子讀完之後,大家都來說說有什麼看法,或是嘗試一起來改變故事的結局,如此一來就能引起孩子閱讀的興趣,下次讀書時也會更專心。

4.字型大小由大到小,文字由少到多。

Part 5不專注原因——專心習慣還未完全養成

專心習慣就是孩子每當投入一件事情時能夠有恒心,而且能集中注意力直到事情完成。培養孩子的專心,也就是在培養他的專注力,有專心的好習慣,就會有好的專注表現。而專心習慣養成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找出動機及興趣,先有了內在的驅動力,接下來再使用一些正增強物(比如鼓勵、獎賞等)或行為技巧,就能讓孩子持續地做下去。久而久之,即使之後沒有了增強物,孩子還是可以專心讀書或做作業或做其他的事情。因為專心已經變成了他的習慣,整個習慣的培養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怎樣培養專心習慣提高專注力:

1.漸進式的要求。每個孩子之前的專心習慣都不同,不要一味把別人的標準套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是針對孩子目前的狀況,鼓勵他越做越好,越來越專心。開始時不要把目標定得過高,“努努力能夠著”的水準剛剛好,以免讓孩子產生挫折感而喪失興趣。訓練專注力時可以先從5分鐘開始,然後10分鐘、再慢慢拉長到20分鐘。

2.可以把遊戲、電視變成正增強物品。很多媽媽都覺得孩子看書時不專心,看電視或打遊戲時倒挺投入。如果孩子喜歡這些,媽媽不妨乾脆就把這它變成正增強物,比如“看完一本書,可以看20分鐘動畫片”等等,這樣孩子有了專心做事的動力,媽媽也不用擔心他沒有節制地看電視或打遊戲。

3.軍令如山。媽媽在培養孩子專心的過程中,肯定會提出一定要求,有時還會談及條件,這時媽媽一定要說到做到,不可出爾反爾。

Part 6不專注原因——孩子視知覺能力的訓練不夠

視覺是指視力,代表眼睛有“看見”的能力,而視知覺則是眼睛接收到所看見的資訊或畫面之後,再通過視神經傳遞給大腦,產生視覺“認知”,也就是進一步的知覺歷程。一旦視知覺發展不良,孩子就會出現閱讀障礙、書寫障礙、記憶障礙等問題。所以有時孩子閱讀時跳行跳字、明明東西就在眼前可就是看不見、剛學過的內容很快就忘或容易與其他的搞混時,不一定是因為他專注力不夠或學習不用心,有可能是視知覺出了問題。

怎樣用視知覺培養專注力:

1.注重視力保健。擁有健康的好視力,是視知覺的基礎。注意不要過度用眼,6歲以前每天看電視和其他電子設備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2.隨時隨地進行視知覺訓練。視知覺訓練並不需要特別的道具或場地,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例如:走在馬路上,讓孩子比較車子顏色、大小的不同;告訴孩子等一下會經過5家商店,我們來看看你能不能記住從第一家到第五家都在賣什麼商品;遮住圖片的一半,要他猜出這是什麼動物。通過生活中不間斷的訓練,孩子的視知覺會越來越進步,在學校時也能減少因為視知覺不良而導致的不專心、做事慢吞吞的現象。

3.鼓勵孩子表達眼中所見。媽媽可以經常問孩子,你看到了什麼?你覺得看起來有什麼不同?通過多鼓勵,孩子就能學會積極地去看、去比較,也從被動變成了主動。

4.從小多做視覺刺激的訓練。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個月只有看見黑白的能力,慢慢地隨著視力的發展,他開始能夠分辨色彩,並且有了注視物品、視覺追蹤等能力。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小就能受到足夠的視覺刺激訓練,比如小寶寶階段多做五官的注視訓練,稍大後玩丟球遊戲訓練手眼協調能力,或是多帶他去戶外訓練放大視野能力,讓視知覺發展得更好,將來專注力也能更集中。

2.鼓勵孩子多爬。爬行的動作能訓練孩子的平衡感,並刺激大腦的聯結,使孩子將來有能力專心學習。從孩子七八個月開始學爬時,父母可以用一些有聲音的玩具吸引孩子,長大以後,也可以多玩爬行的遊戲,比如“烏龜爬”,即用枕頭綁在背上,然後看誰怕得快。

3.參加體育興趣班。如果父母本身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帶孩子運動,那就把他“扔”到正規的游泳班、舞蹈班或輪滑班裡去吧,讓孩子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培養正確的運動方式及習慣,同時有了團隊中其他人的刺激,也能更積極地投入運動。

Part 3不專注原因——觀察能力不夠

觀察力不單是指用眼睛看的能力,還包括全身其他的感覺器官——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以及痛覺器官等——對於外界資訊的觀察及感受。一個觀察力強的孩子,對於周圍環境能夠吸收更多的資訊,好奇心強也更懂得細心觀察,他們的專注力也顯得更為集中。不過孩子的觀察力是循序漸進培養出來的。

怎樣用觀察力培養專注力:

1.留心處處皆學問。小時候大人多鼓勵孩子觀察,孩子會去注意周圍的環境;再大一點之後,孩子便會主動去觀察,養成隨時觀察的好習慣。

2.多接觸環境。孩子就像一塊全新的海綿,需要接觸和吸收各種資訊,如果父母很少讓他接觸大自然、認識不同的朋友、嘗多種口味的食物等,孩子根本就難以觀察及比較,於是,就會產生觀察力不足的現象,少了觀察力相對就少了專注力。

3.儘量不明講,僅提示。當孩子在解決問題時習慣了跳過中間觀察及嘗試的過程,他的大腦就會懶得集中精力去思考,因為他已經習慣了等別人給他答案。

4.鼓勵孩子說出細節。進行更深入的話題討論並鼓勵孩子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並說出他看到的細節。這樣的過程不僅能提升他的觀察力,也促使他更集中精力去進行思考。

Part 4不專注原因——尚未養成很好的閱讀習慣

擁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很容易就能穩定情緒,專心投入閱讀活動,並且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及分析,這為將來適應學校課業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反之,缺乏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會容易對以文字為主的書產生抗拒或排斥,於是上課時就會出現不專心、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事實上是因為他缺乏閱讀的能力。

怎樣用閱讀習慣培養專注力

1.打造書香氛圍。最好每天家庭活動中有30~60分鐘的閱讀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可以是親子共讀,也可以是獨立閱讀。

2.不只閱讀,更要“悅讀”。閱讀興趣的培養必須有待于孩子感興趣的主題,根據主題尋找合適的書籍,在快樂的氣氛中讀書,孩子很難不愛。

3.注重讀完之後的討論時間。等孩子讀完之後,大家都來說說有什麼看法,或是嘗試一起來改變故事的結局,如此一來就能引起孩子閱讀的興趣,下次讀書時也會更專心。

4.字型大小由大到小,文字由少到多。

Part 5不專注原因——專心習慣還未完全養成

專心習慣就是孩子每當投入一件事情時能夠有恒心,而且能集中注意力直到事情完成。培養孩子的專心,也就是在培養他的專注力,有專心的好習慣,就會有好的專注表現。而專心習慣養成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找出動機及興趣,先有了內在的驅動力,接下來再使用一些正增強物(比如鼓勵、獎賞等)或行為技巧,就能讓孩子持續地做下去。久而久之,即使之後沒有了增強物,孩子還是可以專心讀書或做作業或做其他的事情。因為專心已經變成了他的習慣,整個習慣的培養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怎樣培養專心習慣提高專注力:

1.漸進式的要求。每個孩子之前的專心習慣都不同,不要一味把別人的標準套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是針對孩子目前的狀況,鼓勵他越做越好,越來越專心。開始時不要把目標定得過高,“努努力能夠著”的水準剛剛好,以免讓孩子產生挫折感而喪失興趣。訓練專注力時可以先從5分鐘開始,然後10分鐘、再慢慢拉長到20分鐘。

2.可以把遊戲、電視變成正增強物品。很多媽媽都覺得孩子看書時不專心,看電視或打遊戲時倒挺投入。如果孩子喜歡這些,媽媽不妨乾脆就把這它變成正增強物,比如“看完一本書,可以看20分鐘動畫片”等等,這樣孩子有了專心做事的動力,媽媽也不用擔心他沒有節制地看電視或打遊戲。

3.軍令如山。媽媽在培養孩子專心的過程中,肯定會提出一定要求,有時還會談及條件,這時媽媽一定要說到做到,不可出爾反爾。

Part 6不專注原因——孩子視知覺能力的訓練不夠

視覺是指視力,代表眼睛有“看見”的能力,而視知覺則是眼睛接收到所看見的資訊或畫面之後,再通過視神經傳遞給大腦,產生視覺“認知”,也就是進一步的知覺歷程。一旦視知覺發展不良,孩子就會出現閱讀障礙、書寫障礙、記憶障礙等問題。所以有時孩子閱讀時跳行跳字、明明東西就在眼前可就是看不見、剛學過的內容很快就忘或容易與其他的搞混時,不一定是因為他專注力不夠或學習不用心,有可能是視知覺出了問題。

怎樣用視知覺培養專注力:

1.注重視力保健。擁有健康的好視力,是視知覺的基礎。注意不要過度用眼,6歲以前每天看電視和其他電子設備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2.隨時隨地進行視知覺訓練。視知覺訓練並不需要特別的道具或場地,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例如:走在馬路上,讓孩子比較車子顏色、大小的不同;告訴孩子等一下會經過5家商店,我們來看看你能不能記住從第一家到第五家都在賣什麼商品;遮住圖片的一半,要他猜出這是什麼動物。通過生活中不間斷的訓練,孩子的視知覺會越來越進步,在學校時也能減少因為視知覺不良而導致的不專心、做事慢吞吞的現象。

3.鼓勵孩子表達眼中所見。媽媽可以經常問孩子,你看到了什麼?你覺得看起來有什麼不同?通過多鼓勵,孩子就能學會積極地去看、去比較,也從被動變成了主動。

4.從小多做視覺刺激的訓練。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個月只有看見黑白的能力,慢慢地隨著視力的發展,他開始能夠分辨色彩,並且有了注視物品、視覺追蹤等能力。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小就能受到足夠的視覺刺激訓練,比如小寶寶階段多做五官的注視訓練,稍大後玩丟球遊戲訓練手眼協調能力,或是多帶他去戶外訓練放大視野能力,讓視知覺發展得更好,將來專注力也能更集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