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想睡覺 家長要弄清原因

爸爸媽媽們肯定經歷過這種場景, 是時候去睡覺了, 但你的孩子仍然希望你再讀一個故事或者唱一首歌給他(她)聽, 你完成之後, 他(她)還會提出其他的要求, 仍然拒絕安定下來去睡覺。

讓孩子可以平和安靜地進入睡眠是需要爸爸媽媽有很好的執行力, 與現有的指導相比, 爸爸媽媽應該更清楚地瞭解孩子對睡眠的需要。

1.脾氣如何進化

發脾氣是有一個過程的, 剛開始他(她)只是抱怨, 到最後會用小拳頭去捶打身邊的物體。 這種行為帶給爸爸媽媽的提示是什麼?

賓夕法尼亞州心理學家黛博拉·吉爾曼博士說,

Advertisiment
“發脾氣是一種行為, 是孩子們學習的得到關注的方式, 當他們得不到滿足的時候, ”她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 兒童可能以一個戲劇性的方式學習到, 只要發脾氣, 他(她)會得到他(她)想要的東西。 而且, 為了變得更加引人注目, 他(她)會更加頻繁地發脾氣。 ”

2.家庭系統與睡眠

睡覺時, 你的孩子可能想要的是與媽媽在一起, 並且是保持清醒的。 而對於爸爸而言, 自身疲勞和缺乏結構化行為一般會觸發孩子睡前發脾氣。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臨床心理學家John Duffy說, 允許孩子發脾氣的最有力的因素通常是一個家庭系統。 “如果父母是採取冷靜的方式, 即使在壓力的情況下, 那麼孩子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John Duffy說。 “但如果我們感到憤怒,

Advertisiment
自己本身就是衝動的, 那麼孩子的行為也是如此。 ”

3.分離焦慮

你的孩子也會恐慌, 當他(她)發現自己獨自在睡覺的時候。 兒童心理治療師弗蘭指出, 兒童的抗睡眠幾乎總是植根於分離焦慮。

“當一個孩子需要與爸爸媽媽分開, 獨自去睡眠, 孩子感到一絲分離焦慮是絕對正常的, ”弗蘭說, “不愉快的感覺、沒有安全感很自然的觸發, 所以孩子會通過哭泣、尖叫抵觸睡眠。 ”

孩子的氣質也可以影響他(她)在發脾氣時扮演的角色。 “如果你的小傢伙是意志堅強的、固執的, 那麼你要求他(她)睡覺時, 就像是拔河比賽的角逐。 如果你的孩子是成熟的、隨和的, 他(她)可能會更快地適應這整個過程。

4.環境改變

周圍壞境的轉換也是影響孩子睡前情緒的因素,

Advertisiment
“家裡來了一個新保姆、有親人離開或者去世、父母中的一方去出差, 這些都會造成孩子睡前情緒的改變。 ”弗蘭補充道。

5.好的建議

兒童心理治療師弗蘭建議, 把分離的睡前儀式設在孩子的床上進行。

“在孩子的房間中設置一個閱讀角落, 那裡要有柔軟的毯子和靠墊, 把睡前故事的地點就設置在那裡, ”她表示, “一旦你讀完故事, 引導孩子到床上去, 收拾整理好閱讀角落。 這是傳遞給你的孩子一個明確的資訊, 放鬆時間結束了, 一旦孩子躺在床上, 他(她)的任務就是放鬆和入睡。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