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愛跟人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

記得小時候, 每次出門見到媽媽的熟人, 媽媽都會急切熱情地要我問好, 如果不夠熱情, 媽媽會表現出失望, 我也會覺得自己差勁。

我一直是個內向聽話的孩子, 每到這個時候就倍感無助。 年幼的我一直不明白為何一定要和不熟悉的人問好。 成年後, 雖然覺得打招呼是件很自然的事, 但是來自童年的”被要求打招呼“的壓力和緊張感仍會不時地浮現……

以上是小編童年的真實經歷, 你是否也有同感? 作為父母,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嘴巴甜, 人見人愛。 當我們聽到別人誇讚“你家孩子真懂禮貌”時, 會覺得很開心;而當遇到孩子無論怎麼教都不跟人打招呼時,

Advertisiment
會覺得難堪, 要忍不住以責備的口吻說:“這孩子真不懂事, 沒禮貌!” 孩子的基礎禮儀的確需要培養, 然而多數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 其實是忽略了孩子內心的呐喊:媽媽, 別再逼我和不認識的人打招呼了!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陌生人打招呼?

● “怕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能力很多孩子面對陌生人時的畏怯和害羞, 是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的本能。 他們會按自己內心的規則觀察陌生人, 需要一個緩適過程判斷“這個人安不安全”, “對我好不好”, 再決定是否要與對方建立感情聯接, 接近和信任他人。 遺憾的是, 許多成人會忽略這個心理過程, 還沒等孩子反應過來, 便急著督促孩子接近陌生人。

Advertisiment

● 源於遺傳的內向型性格人的性格既有先天遺傳, 也有後天環境的作用。 對於幼小的孩子, 也許先天成分更多一些。 孩子不愛打招呼, 不排除有遺傳父母性格的可能性, 有的孩子天生外向, 很容易和陌生人打成一片;而有的孩子天生較為內向敏感, 要他和一個陌生人表示友好, 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逼迫孩子打招呼有什麼危害?

1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不肯叫人, 家長因沒面子而數落孩子“沒禮貌”時, 被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的羞愧和挫敗感, 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 臺灣的一位教育博士曾說:一個孩子, 如果從小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長大後不是過度虛榮, 就是過度自卑。

2讓孩子懷疑自己

Advertisiment

多數孩子並非不想打招呼, 而是需要時間觀察和確認。 如果遭到最信任的爸爸媽媽評價自己沒禮貌, 很可能會被迫順從父母的意願, 這不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不夠好, 開始自我否定, 還會給孩子心理造成極大的不安, 甚至使他對自我開始產生懷疑。

3容易讓孩子迷失自我

孩子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 在大人的逼迫下打招呼, 很可能是因為不想違背父母的意願。 這樣做容易讓孩子忽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對家長的要求作出被動的反應。 長期這樣, 容易讓孩子變得冷漠, 不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 也無法和別人產生情感共鳴, 一味地屈從他人意願, 甚至還會導致失去對事物的判斷而迷失自我。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主動和人打招呼?

Advertisiment

給孩子充足的耐心當孩子拒絕打招呼時, 父母不要過度催促, 而是說:“沒關係, 媽媽知道你還沒和阿姨熟悉。 ”以此來緩解孩子的緊張和戒備。 只要孩子有進步, 就要給他真誠的鼓勵, 在不斷的鼓勵中, 孩子的自信心會逐漸增強, 有助於消除心理壓力。

幫他們積累社交經驗經常邀請孩子的同學或親朋的小孩到家中來做客, 積極創造一種輕鬆、歡快的氛圍, 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人, 學習如何與別人交往。 也可以讓孩子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主動接觸不太熟悉的人, 比如參加一些社會性的團體活動, 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 提前做好準備和鋪墊幫助孩子做好鋪墊和準備工作, 如事先把可能見到的陌生人的相貌、特點描述給孩子,

Advertisiment
讓孩子的心理提前做好準備, 盡可能給孩子提供更多資訊幫他們打消顧慮, 先從心理上建立起熟知的關係。 尊重是禮儀學習的前提讓孩子學會和人打招呼, 最關鍵的是尊重孩子。 家長要給孩子尊重, 不強迫孩子馬上就打招呼, 可以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 讓孩子安心後再做引導。 被打招呼的大人最好也給予孩子尊重, 給孩子熟悉和瞭解自己的時間, 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應。

要培養孩子打招呼這樣的禮儀習慣, 父母尤其要做好榜樣。 如果爸媽經常能熱情地與別人打招呼, 那麼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就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有的天生是外交家, 有的天生慢熱型, 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把握孩子的特點,才能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把握孩子的特點,才能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