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懂事要關小黑屋嗎

在《媽媽是超人》中, 冉瑩穎的兩個兒子經常打架, 冉瑩穎要將兄弟倆關進了“愛的小屋”, 但在孩子眼中, 這個小屋卻是小黑屋。

軒軒在進門前發現了不對勁, 撒腿就跑回屋裡, 冉瑩穎說:“你要是不去的話, 一會兒我讓你在裡面待的時間更長。 ”最終, 軒軒和皓皓都被關了進去, 媽媽冉瑩穎說, 等到兄弟倆和好後才放出來。

隨後, 軒軒表現得比較淡定, 獨自在小黑板上畫畫玩, 而皓皓可能因為年紀小, 一直站在門邊撕心裂肺地哭著, 不斷地叫喊著“媽媽媽媽”。 門外的冉瑩穎聽著皓皓的哭喊, 也十分心疼, 但她堅持沒開門。

Advertisiment
直到兄弟倆和好後, 冉瑩穎才開門, 將兩個孩子緊緊地擁抱在懷裡。

冉瑩穎的做法俗稱為“關小黑屋”, 也是“冷靜法”的一種, 很多家長都用過, 但不少人試用過後, 會有疑惑, 比如雖然孩子暫時不哭鬧, 但錯誤照犯, 甚至會挑戰父母。 家庭冷靜法該如何操作?冷靜是單純的不理孩子嗎?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冷靜不是隔離 孩子能否明白冷靜的意義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秋認為, 很多家長在使用冷靜法時, 簡單地把冷靜與隔離等同起來。 孩子錯了, 就把他推進一個房間, 關上門, 任其哭喊。 這種做法會導致兩種後果:第一, 孩子喊累了, 暫時不鬧了, 但他不理解父母的做法, 無形中會影響親密關係。 第二種後果, 孩子因為恐懼,

Advertisiment
哭鬧不休, 冷靜療法宣告失敗。

張秋表示, 雖然在學理上承認學齡前兒童在發現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原因上, 逐漸變得有洞察力, 開始理解他人情緒產生的原因, 但這並不代表兒童能夠理解和接受成年人的處事邏輯。 有時候, 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 並不認為這是錯的。 所以, 當他們做錯事被成人拒絕後, 就會迷惑, 而有限的表達能力讓兒童只能通過哭鬧表示抗拒。 所以, 即使把孩子扔進小黑屋, 他明白是因為做錯事, 但孩子依然不明白, 自己為什麼錯。

別當壞人 父母不是懲罰者

當孩子做錯事時, 父母最重要的角色不是懲罰者, 而是解惑者、引導者。 在哭鬧聲中, 父母需要放棄對孩子“冷靜聽話”的這些不切實際的期望,

Advertisiment
而是把每一次犯錯當作一個學習的機會, 教孩子如何面對錯誤?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就事論事解決問題?

在張秋看來, 如果孩子情緒失控, 最好的冷靜法是陪伴, 給他們一個擁抱, 或者靜靜地坐下陪著,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接納。

只需三步 安撫過後再溝通

張秋為大家推薦了一套幫助家長安撫孩子的方法:安撫情緒——陪伴接納——溝通合作。

有時候, 面對孩子的哭鬧, 家長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此時, 要及時轉移怒氣, 把關注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自我感受上。 比如, 用“我要處理好這件事”取代“我的心情很糟糕”;用“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取代“我還不信治不了你”。 記得深呼吸, 或者用涼水洗臉,

Advertisiment
如果條件允許, 而你又比較喜歡獨處, 那麼可以說:“媽媽/爸爸現在需要去冷靜一下, 暫時不要打擾我。 ”

在陪伴接納階段, 可以不接納孩子的行為, 但需要接納他的情緒。 當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 心情好一些時, 才能做得更好。 此時, 家長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我理解你……”或者“坐在媽媽懷裡, 會不會感覺好一些”等等。

溝通時, 要在孩子的情緒徹底平復後進行, 對於學前兒童, 講道理不要長篇大論, 不要貼標籤, 簡單、明確、清晰最好。 比如讓孩子換位元思考, 或者強調規則, 或者告訴他們, 家長希望他怎麼做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