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盛裝大人不良情緒的容器

父母在社會中同時扮演著多種角色, 難免有情緒低落的時候, 人都是凡人, 不可能完全脫離情緒的干擾。 情緒化的弊端就在於隨心所欲, 放縱而不加節制。 有的父母認為家是自己的家, 孩子是自己的孩子, 面對與自己關係最親近的人都要控制自己, 活得太累了。 但是, 反過來想一想, 正因為家是我們最安全的港灣, 愛人是我們一生的伴侶,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 我們才應該更好地對待這一切。

在面對孩子時, 這樣做的結果是把自己鬱積心底的不良情緒在教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發洩出來, 孩子成了盛裝大人不良情緒的容器。

Advertisiment
而且, 隨意發洩會成為一種習慣, 使教育也變得隨意, 這會讓孩子覺得莫名其妙。

一位母親在信中說了這樣一件事:

孩子好像總長不大一樣, 任何事你急她不急, 原本不該出現的錯誤在她身上常常出現, 所以, 每次考試成績總不理想。 當前這種以分數規定終身的時期, 長此下去怎麼辦?記得這學期期中考試, 考完後她自我感覺特好(經常這樣), 待卷子發下後傻眼了, 與她想像的分數相去甚遠。 在隨後召開的家長會上, 我查看了她的卷子, 真讓我氣不打一處來。 複雜的、有難度的題目一分沒扣, 偏偏在基礎部分、計算部分扣掉了許多不該扣的分。 由於她的粗心, 他們班第一次排名次就排到了40名。

Advertisiment
回去後我橫加指責了她一番之後, 還不解恨, 當即規定不允許她參加學校組織的春遊活動?按我的脾氣就是這樣。

因為孩子學習成績的問題, 這位母親以不讓孩子參加春遊作為懲罰。 實際上, 這就是父母在隨意以自己的情緒好惡, 把與學習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一起, 使他們的教育在孩子眼裡毫無章法、毫無規律所言。 既然父母都不遵守“規則”, 孩子當然學不會規範自己的行為。

一位母親在信裡寫道:

我的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時, 學習成績不算太壞, 每次考試卷基本上都是滿分。 可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到了二年級老師要我到學校去, 說孩子考得一塌糊塗。 回家後自己也不夠理智, 心想太丟人了, 爸媽在單位裡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是比別人強,

Advertisiment
可是你卻考得這麼差。 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勁, 對他拳打腳踢, 往死裡打, 心想這麼一打下次考試一定能考好。 可是怎麼也沒想到下一次的考試還是這樣, 真是氣得要死。 考不好, 回家就是一頓毒打。 結果年復一年, 只要一考試, 拿回的成績報告單, 都有紅燈籠。 現在更要命, 平時都不錯, 一旦碰上真考試, 上了考場, 他頭腦裡就一片空白, 平時會做的題目也不會了。 我很焦急, 也很苦惱。

我也曾經與老師接觸過多次, 老師給我的回答也是這樣的:“不知道你孩子是怎麼回事, 平時還可以, 一考試就不行。 ”所以說老師都沒辦法掌握, 更何況我們家長了。

孩子考試為什麼越來越緊張, 這與母親對待考試結果的態度和方式有很大關係。

Advertisiment
考試不好, 孩子就要挨打, 這樣的態度只能給孩子下一次考試加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