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聽話 用溫和的方法來教育

孩子不聽話時, 父母常常會以處罰來控制孩子, 這似乎是我們在教養孩子時最習慣的一件事, 但這個習慣一旦養成, 長期使用的結果, 也使父母和孩子在親子關係上付出相當的代價。

孩子不聽話時, 應該採取溫和的方法教育孩子:

如果成人經常帶著氣憤、高亢的聲音和孩子說話, 時間久了, 孩子對成人的“喊叫”也就習以為常、以後成人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複喊叫, 孩子便很難接收到指令, 而且孩子一旦習慣于高亢、粗暴的聲音、就會逐漸對溫和、文明的教育方法採取“抗命”的態度。 

處罰也是一樣,

Advertisiment
不良或經常性的處罰, 只會讓孩子身心感到痛苦、不適或意志遭到壓制, 很難幫助孩子認清自己所犯的錯誤。 並願意誠心的配合。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 以下有幾個比較溫和的方法, 提供父母參考。

(一)向孩子解釋行為規範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 不和成人配合, 是因為他不瞭解或忘記了行為的規則, 再一次的提醒孩子, 可以讓孩子體會和瞭解, 但要注意的是, 在提醒孩子時。 要注意表情和聲調。 不要用喊叫的方式。 要用堅定、溫和的聲調來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記得嗎?在人多的地方講話要小聲點, 才不會妨礙別人, ”“記得我們今天上街是要給奶奶買禮物。 其它東西一律不買!”

成人在向孩子解釋規則時。 應該避免預先就認定孩子不聽話,

Advertisiment
例如:“你要我說幾百次, 才會聽話!”這會讓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執。

(二)以周圍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雖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規則, 卻很難決定該怎樣做, 當他不行動或不接受指令時, 我們又以為孩子不聽話, 因此, 在讓孩子瞭解行動規則的同時, 還要指點他怎麼做, 例如, 書如何擺、玩具怎麼收、坐要怎麼坐、話要怎麼說等等。

除了語言, 成人可以示範給孩子看, 讓孩子理解具體的做法, 利用孩子的模仿性來糾正他或引導他, 或者可以建議孩子:“你看!可以照那個叔叔那樣做”“你要像那個小孩一樣安靜”, 將具體的目標告訴孩子, 引導他代替原來不好的行為。

(三)獎勵和贊許良好的行為

孩子不聽話時,

Advertisiment
常常是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因此, 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聽話)或其它不聽話的方式(大喊大叫), 使大人滿足他的願望。 父母對孩子這種不良行為, 首先態度要沉著冷靜、不慌張, 最好的方法是暫時讓孩子單獨一個人, 直到這樣胡鬧的行為停止或是態度好轉才去處理。

這是弱化不良行為的方法, 利用不回應壞行為的方式, 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態度。 但成人要積極做的是, 稱讚、獎勵好的行為, 讓孩子區別好與壞、容許與禁止。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 可以用贊許的話來轉移他的行為:“我記得你是一個熱心的小孩, 記得嗎, 上次你幫我做了。 。 。 。 。 。 ”在獎勵和贊許孩子時, 最好讓孩子能具體瞭解自己的行為, 不要只一味的稱讚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選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語句,

Advertisiment
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禮貌”“很熱心”……, 使孩子的行為更具體性。

(四)對不好的行為進行嚴肅談話

當孩子不聽話時, 成人用“責駡”或“處罰”來處理, 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因素(氣憤、激動、疲倦、厭煩的情緒), 滲入行為的處理中, 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體罰), 心理產生恐懼, 意志遭到壓制, 因此很難接受成人長篇大論的說教, 反省自己不良的行為, 更難說要糾正他的行為。

此時利用“嚴肅的談話”, 會讓孩子心領神會, 例如, 先暫時停止他的工作, 請他到一個角落, 好好的跟他談, 可能會比大聲責駡和處罰, 更能啟發他的良知, 思考自已的不當行為。

(五)針對不同年齡和個性使用不同方法

Advertisiment

每一個孩子, 都有他不同年齡的心理特點, 還有屬於孩子自己本身的氣質, 例如:對於動作遲緩的孩子, 要利用機會給他容易達到的成就,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需要示範引導, 年齡大一點的則需要激勵。

引導不聽話的孩子聽話, 並不是把一個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 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需求, 在他們的身上找到力量, 從而創造孩子能夠自覺聽話的先決條件。

(六)家園配合, 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強的社會意識和榮譽心、自尊心, 很在意他人的觀感, 尤其是團體生活中, 幼稚園幼生及小學生都很在乎學校老師對他的看法, 因此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 來糾正他不好的行為。 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時上床,並且都要胡鬧一番,有時透過老師的指導與要求,利用說話課,談一談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並且稱讚準時上床的孩子,這樣比父母千叮萬囑還有效果。

在幼稚園裡,小朋友有好的行為或已糾正過的行為,老師不妨把讚美的話寫在聯絡手冊上,回家後讓父母再一次稱讚他、肯定他。對於不聽話的孩子,父母更可以積極的運用這種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肯吃蔬菜,可以請園方老師留意這件事,並且利用方法要求孩子,家裡也要實行相同的規則,雙方貫徹執行,一直到他習慣糾正為止。當然家、園雙方要事先溝通好,規則也要相同。

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時上床,並且都要胡鬧一番,有時透過老師的指導與要求,利用說話課,談一談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並且稱讚準時上床的孩子,這樣比父母千叮萬囑還有效果。

在幼稚園裡,小朋友有好的行為或已糾正過的行為,老師不妨把讚美的話寫在聯絡手冊上,回家後讓父母再一次稱讚他、肯定他。對於不聽話的孩子,父母更可以積極的運用這種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肯吃蔬菜,可以請園方老師留意這件事,並且利用方法要求孩子,家裡也要實行相同的規則,雙方貫徹執行,一直到他習慣糾正為止。當然家、園雙方要事先溝通好,規則也要相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