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被孩子折騰得頭暈腦漲?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和你作對?你面對自己的孩子是否總是束手無策?如何能有效樹立起父母的威信, 讓孩子能“聽話”呢? 星寶寶育兒專家這就教你幾個秘訣。
12歲以前是小孩形成行為秩序的關鍵期, 作為家長要嚴格的給孩子的行為進行三級行為規類:需要鼓勵/嚴令禁止/需要說教, 具體來說就是:好的一定要鼓勵, 如好的吃飯習慣, 禮貌等等。 明確是錯的一定要嚴令禁止, 如拿人東西, 打人, 偷聽電話, 翻私人物品等。 一般行為要說教, 如不安靜, 喜歡上竄下跳, 喜歡模仿等等。
Advertisiment
第一:如果我們對小孩行為分類不明, 而是隨我們的情緒決定處理方案, 孩子永遠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他們就很難決定哪些該聽哪些不該聽, 最後孩子的性格要麼倔強, 要麼較沒主見、膽怯!
第二:我們家長的判斷並不一定科學, 比方孩子3-5歲是模仿的關鍵期, 孩子總喜歡模仿別人, 有時會很煩, 但是屬於生理發育表現。 再比方孩子喜歡穿大人的鞋, 是因為孩子發育過程中需要足夠的腳底刺激, 而現代家庭條件都相對舒適, 他們只能找到這樣的形式獲取滑動摩擦刺激!大人盲目制止並不正確!有了好的行為秩序, 孩子的行為有序了, 大人的認知也提高了, 相互就融合了!
Advertisiment
星寶寶小編說:
1、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 是非常重要的。 童心未泯, 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 當你接納了孩子, 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傾注更多的愛, 否則。 。
2、和孩子密切相處。
要瞭解孩子, 要多跟孩子接觸, 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瞭解他們的想法, 喜好、內在需要。 父母可以讀讀《喝牛奶也講條件》, 學學裡面的奶奶是怎麼對付不聽話的小朋友的。
3、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 在和孩子說話時, 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
和指示, 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 最好不要有意見。 所以, 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
Advertisiment
4、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 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 父母卻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 堅強一點”, “這沒什麼好難過的”, 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 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 ”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5、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 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示, 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 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6、回答孩子的問話。
孩子提出問題時, 應先瞭解其真正含意, 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 例如孩子問:“媽媽,
Advertisiment
7、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 “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駡、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8、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
Advertisiment
9、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話的題材, 往往來自生活之中, 因此培養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 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 如一花一草一木, 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 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 都可以為談話的素材, 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