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孩子的溝通中,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以前愛說愛笑, 現在卻變得不愛理我們;我經常苦口婆心地勸說, 但孩子卻什麼也聽不進去……隨著孩子不斷長大, 親子溝通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 到底怎麼說, 孩子才願意聽呢?
少嘮叨, 多傾聽老師打來電話說孩子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 牛牛媽非常生氣。 牛牛放學回來時, 她坐在沙發上, 表情嚴肅。 牛牛小心翼翼地放下書包, 這時媽媽說:“你過來!老師都打電話給我了, 可見你最近的學習情況是多麼糟糕!”牛牛想辯解, 媽媽又說:“你不用找藉口, 我都發現了,
Advertisiment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案例, 家長要麼苦口婆心地嘮叨, 要麼用嚴厲表達不滿, 以此給孩子壓力。 幾句話而已, 孩子就會開始抵觸與父母溝通。
牛牛媽自始至終都沒讓孩子表達想法, 還把自己的猜測強加給牛牛, 這會讓孩子感覺媽媽只關心成績, 不關心我發生了什麼事。
親子溝通有個誤區, 充分表達想法的往往都是家長, 他們急於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孩子。 牛牛媽可以讓孩子坐下來, 從關心的角度問:“最近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了嗎?媽媽能幫你做些什麼?”作為家長, 在不瞭解情況的前提下, 至少應該做到先和孩子站在一起, 傾聽他的想法。
少評判,Advertisiment
和很多孩子一樣, 我兒子也有不少壞習慣。 比如, 他吃完東西後, 習慣性地用袖口擦嘴巴。 雖然糾正過幾次, 但他總也記不住。
有一天吃過晚飯, 他又用袖口擦嘴巴。 我看著他笑, 然後說:“每當看到吃了飯用袖子擦嘴巴的小男孩兒, 媽媽就好想笑, 這就是我可愛的兒子啊!你什麼時候能記得用紙巾擦嘴巴呢?”兒子咯咯地笑。 我接著說:“兒子你知道嗎, 媽媽每次洗衣服的時候, 都要使勁搓搓那兩個小袖子才能洗乾淨。 ”兒子笑嘻嘻地扯了一張紙巾擦了擦嘴巴。
當然, 習慣不會立刻改掉。 沒兩天, 他又用袖子擦嘴巴, 我笑著對他說:“媽媽明天洗衣服, 你和媽媽一起洗洗你的小袖子吧!”洗衣服的時候, 我真的叫上兒子跟我一起洗,
Advertisiment
在我們溝通的過程中, 我始終沒有說“你怎麼這麼邋遢”這樣否定和批評他的話, 我只是描述了事實和我的感受, 而這同樣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沒有誰喜歡跟總是否定自己的人交流, 先抒發不滿, 只能讓孩子感覺你站到了他的對立面, 抵觸交流。
少挑剔, 多陪伴上次的專欄中, 我們提到有個孩子不怎麼喜歡和父母交流, 總是問一句答一句, 回答也很簡單。
作為父母, 孩子放學回家, 你會問他些什麼?不少父母都會問“今天在學校吃什麼了”“作業多不多”等等。 事實表明,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生活關照得過於仔細, 但不怎麼關注孩子的心理, 導致孩子們心理承受力普遍較差。
Advertisiment
其實, 每個孩子都對父母有愛和依賴的需求, 和孩子交流時, 與其問吃穿的事, 不如聊聊“學校有什麼好玩的事”等這種讓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該跟孩子說點兒什麼, 那就多一些和孩子共處的時間。 如一起閱讀、做遊戲等, 讀完書, 就聊聊書中的內容, 玩完遊戲就聊聊遊戲的樂趣。 這種參與感, 便於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親子溝通的5個步驟在親子溝通中, 如果你總是不知所措, 可以參考以下5個步驟。
從感激和欣賞開始。 這樣做能引出一個良好的談話氛圍。 比如, “媽媽感謝你願意和我一起討論這件事”“我很欣賞你的真誠和勇敢”等等。
說出困惑、疑問。 這能説明你至少以中立的方式表達疑問,
Advertisiment
說出抱怨和建議。 這個階段要避免爭吵, 一個人說完以後另一個再開口, 針對對方的抱怨而提問, 目的是為了傾聽問題所在, 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 “兒子, 我一接到你們老師的電話就頭大, 她總是反映你在學校紀律不好, 要求我配合。 現在, 咱們來談談到底要怎樣做吧!”
及時分享。 這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增加彼此的瞭解。 比如, “今晚9點有一個關於航太科技的短片, 是你最喜歡的。 如果你能在8:30前完成作業, 我們就可以一起看了!”
表達希望和期待。 雙方表達自己的希望,即使有的期待不能實現,這樣的分享也能增進彼此瞭解,避免誤會。比如,“媽媽希望你上課能自我管理,遵守紀律,這樣老師就不會再給我打電話了,咱倆也不用再在這件事上費工夫了,好不好?”
平等和尊重的態度,及時地肯定和讚賞,多一些傾聽與陪伴,再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就能讓親子溝通順利起來。
雙方表達自己的希望,即使有的期待不能實現,這樣的分享也能增進彼此瞭解,避免誤會。比如,“媽媽希望你上課能自我管理,遵守紀律,這樣老師就不會再給我打電話了,咱倆也不用再在這件事上費工夫了,好不好?”平等和尊重的態度,及時地肯定和讚賞,多一些傾聽與陪伴,再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就能讓親子溝通順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