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肯扔垃圾怎麼辦?

他把一切賦予生命, 包括垃圾

東東是一個9歲的小男孩。 半年前的一天晚上, 東東媽在廚房刷碗, 東東忽然問:“媽媽, 這些垃圾會被送到哪裡去?”“垃圾站呀!”東東媽隨口答道。 “他們是住在那裡嗎?垃圾站是他們的家嗎?”東東追問。 “不是哦, 垃圾要統一被送到垃圾站, 然後被燒掉!”一條簡單的生活常識, 卻讓東東崩潰了:“被活活燒死, 他們多疼啊!你們以後不要扔垃圾!”東東大哭不止。 從那以後, 只要媽媽把垃圾放在門口, 東東就會撿回來。 家裡人拿他沒辦法, 只得背著他悄悄地把垃圾扔掉。

被東東賦予生命的不只是垃圾:“媽媽,

Advertisiment
我不想吃蘋果。 咬它的話, 蘋果會疼!”“媽媽, 別把鉛筆屑扔掉呀, 他們是我的好朋友, 明天我還要和他們玩呢!”“媽媽, 用這麼尖的筆尖兒劃到紙上, 紙該多疼啊……”看見兒子變得越來越怪, 東東父母只能一遍遍地解釋:“這些東西都是死的!死的東西怎麼會疼呢?”東東的眼淚頓時流了下來:“不, 他們都有生命!”孩子好像失去了判斷力, 怎麼也不相信父母的話。

背著孩子, 東東父母也會埋怨對方。 東東爸認為, 兒子小時候, 妻子經常給他講擬人化的故事, 才落下這個毛病;東東媽則埋怨丈夫陪兒子的時間少, 所以孩子才這麼敏感、膽小。 可是, 夫妻倆吵來吵去也沒有結果, 到頭來仍是束手無策, 最後只能求助心理諮詢師。

心理退行,
Advertisiment
是為了保護奶奶

東東的發育很均衡, 成績中上, 交了很多小朋友。 除了不肯扔東西這個毛病以外, 沒給家長找過麻煩, 所以, 我首先排除了精神發育遲滯和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可能性。

“孩子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有生命, 是一個正常的心理發展階段。 ”我告訴東東的父母, 根據皮亞傑的“泛靈心理”, 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 會和布娃娃講話、和枕頭談心。 6歲後, 孩子就會縮小有生命物體的範圍, 覺得“能動”的東西才有生命。 到了8歲以後, 孩子能夠很準確地認識生命的意義, 也會知道植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是不一樣的。

“對, 東東7歲時, 有一次問我, 為什麼月亮跟著我們一起走。 我順口回答說, 因為月亮是我們的好朋友啊!他自己跑去百度,

Advertisiment
然後告訴我, 媽媽, 月亮是一個星球, 它不能和我們做朋友的……以前他挺正常的,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變成這樣!上周, 鄰居家扔裝修垃圾, 東東瘋了似的追著車跑, 摔得鼻青臉腫, 嚇死我了!”東東媽說起這件事, 心有餘悸。

“孩子最近經歷過喪失嗎?比如, 親人的離世、重大的挫折或者換了一個生活環境?”聽到我這麼問, 東東父母一起靠向背後的沙發, 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

“半年前, 東東的奶奶患了腦癌, 我們一直瞞著他。 從小, 他是被奶奶帶大的, 祖孫倆的感情特別好。 這回奶奶住院, 他表現得很平靜, 卻沒完沒了地關心那些沒用的東西, 我還在心裡埋怨過孩子不懂事……”東東爸後悔地說。

“可能是被奶奶嚇到了吧!我婆婆剛發病那會兒,

Advertisiment
特別嚇人。 經常胡說八道, 還摔、砸東西。 東東一放學就躲進自己的房間裡, 不敢見奶奶。 ”東東媽媽說到一半兒, 眼圈兒就紅了, “現在, 老人的病情暫時穩定了, 特別想孫子。 我們想帶東東去醫院看她, 可東東不肯去。 現在, 他又多了這麼個毛病, 我們更不敢讓他受刺激, 正為難呢!”

我解釋說:“東東把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生命, 是一種‘置換’。 他用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 寄託對奶奶的情感。 表面上看, 東東退行到很小的時候, 變得幼稚。 實際上, 他在保護沒有生命的物體時, 就等於在保護奶奶, 保護自己內心的感受。 ”

用布偶陪孩子慢慢長大

治療因焦慮、恐懼退行到早期發展階段的孩子, 最好的辦法是“投其所好”, 即和他一起回到小時候,

Advertisiment
再慢慢“長大”。 我把一籃子布偶倒在東東面前, 東東一雙大眼睛放出興奮的光芒:“哇!”

“東東,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 阿姨這裡有很多布偶, 你選擇一個或者幾個, 給我講一個布偶的故事, 好不好?”我引導東東。

東東遲疑了一下, 摸了摸幾個動物的玩偶, 選來選去都找不到合適的。 最後, 他突然拿起一個巫婆玩偶, 大聲說:“吃了你!”他的表情猙獰。 東東在敘述故事上存在困難, 這是內在情感受阻的表現。

“哇, 這是一個怎樣的巫婆?”我問。 “森林裡的巫婆!”東東簡短地回答。 “巫婆做了什麼呢?”我又問。 “她吃了很多小動物。 ”

“來, 東東, 連起來說一次。 ”我引導他, 東東很聽話地照做:“從前, 森林裡住著一隻老巫婆, 她很可怕, 吃掉了很多小動物。 ”這一次, 東東表達出“恐懼”的情緒, 情感也連貫了很多。在東東心裡,這個巫婆,就是即將奪走奶奶生命的疾病。

“東東,你看,老師手裡有一個小太陽!”我套上一個太陽的玩偶,向他晃了晃。“你知道巫婆最怕什麼嗎?”我故意賣了個關子,然後堅定地說,“巫婆最害怕陽光!每一次太陽公公出現了,巫婆就會馬上消失!你看,巫婆不見了!”我握著東東的手,悄悄把巫婆的玩偶藏到了身後。

“那……太陽下山了,該怎麼辦?”東東追問。“那也沒關係!太陽下山,所有的小動物都躲回家裡。只要把門關好,巫婆就進不來啦!而且在家裡,爸爸媽媽會保護小動物們!”

“啊—”東東如釋重負。我趁熱打鐵,讓他把新的故事重複一遍。東東用流利的語言,複述了剛才我們一起談論的內容。至此,我們改變了故事最初展現的恐怖基調,東東心中的緊張也緩解了大半。

接下來,我們又加入了一些巫婆的同夥們,僵屍、怪獸、恐龍……東東每找出一個邪惡的力量,我們就找出一個東西制服它。故事越講越長,結局卻越來越好。

“小動物們知道巫婆就在門外,很害怕怎麼辦?”東東在整個故事完成後,忍不住追問。“他們可以擁抱在一起,看最喜歡的動畫片……小動物們可以把害怕的感覺告訴爸爸媽媽。如果特別害怕,也可以哭出來,據說那樣會舒服很多哦!”我借著“小動物”,告訴東東一些克服恐懼的辦法。東東聽了後,歡快地跑出了諮詢室。在回家的路上,東東把諮詢室裡講過的布偶故事,和爸爸媽媽又講了一遍。路過超市時,他興致勃勃地買了幾個手偶回家。

和孩子一起談論死亡

第二次諮詢時,東東媽向我描述孩子在諮詢後的變化:“回去後,東東沒再堅持不讓我扔東西了。一有空,他就擺弄著手偶講故事。有一次特別好玩兒,東東講了一個故事叫‘哪兒也不去’:小青蛙邀請朋友們去划船、游泳、跳水、潛水……結果朋友們都紛紛拒絕,一個都沒去成。”

“《青蛙弗洛格》裡面好像有這一段兒吧!”東東爸喃喃地說,“可是,在原本的故事裡,小青蛙的要求都被答應了,大家玩得挺開心的呢!”似曾相識的故事,但是結局卻被改了,這是為什麼呢?

給東東做諮詢時,我特意找來青蛙的布偶,想弄清楚他心裡的想法。“我們去學校玩兒吧?”“不去!”“我們去超市買東西吧?”“不去!”“我們去做太空船吧?”“不去……”一連串的問題後,我突然問:“我們去醫院吧?”

東東愣住了,反問我:“去看奶奶嗎?”可見,奶奶生病這件事一直在他心裡。他在心裡抗拒奶奶生病的事實,所以哪裡都不想去。

我點點頭,拉住東東的手,問:“小青蛙想奶奶嗎?”東東沉默了一會兒,還沒回答,眼淚就掉了下來。孩子的悲傷,往往是無聲的—他們可以為一根冰棍兒大哭大鬧,可到了真正傷心時,反而不容易表達。

“奶奶會死嗎?”東東終於問出了心中壓抑已久的問題,抽抽搭搭地說,“我好想她……”我對東東說:“奶奶可能會死,但是現在,你們可以在一起!” “奶奶要是死了,我會夢到她嗎?”東東抹去剛剛流下的淚水,認真地問。“一定會的!而且你可以畫畫,和天堂裡的奶奶說話。”我緊緊地握住東東的手,把力量傳遞給他。

第二次諮詢結束後,東東和爸爸一起去醫院看望了病重的奶奶。並且,東東沒再賦予一切東西生命。因為已經有勇氣談論死亡,所以,東東不再需要通過保護物品,來緩解心中的憂慮和恐懼。

情感也連貫了很多。在東東心裡,這個巫婆,就是即將奪走奶奶生命的疾病。

“東東,你看,老師手裡有一個小太陽!”我套上一個太陽的玩偶,向他晃了晃。“你知道巫婆最怕什麼嗎?”我故意賣了個關子,然後堅定地說,“巫婆最害怕陽光!每一次太陽公公出現了,巫婆就會馬上消失!你看,巫婆不見了!”我握著東東的手,悄悄把巫婆的玩偶藏到了身後。

“那……太陽下山了,該怎麼辦?”東東追問。“那也沒關係!太陽下山,所有的小動物都躲回家裡。只要把門關好,巫婆就進不來啦!而且在家裡,爸爸媽媽會保護小動物們!”

“啊—”東東如釋重負。我趁熱打鐵,讓他把新的故事重複一遍。東東用流利的語言,複述了剛才我們一起談論的內容。至此,我們改變了故事最初展現的恐怖基調,東東心中的緊張也緩解了大半。

接下來,我們又加入了一些巫婆的同夥們,僵屍、怪獸、恐龍……東東每找出一個邪惡的力量,我們就找出一個東西制服它。故事越講越長,結局卻越來越好。

“小動物們知道巫婆就在門外,很害怕怎麼辦?”東東在整個故事完成後,忍不住追問。“他們可以擁抱在一起,看最喜歡的動畫片……小動物們可以把害怕的感覺告訴爸爸媽媽。如果特別害怕,也可以哭出來,據說那樣會舒服很多哦!”我借著“小動物”,告訴東東一些克服恐懼的辦法。東東聽了後,歡快地跑出了諮詢室。在回家的路上,東東把諮詢室裡講過的布偶故事,和爸爸媽媽又講了一遍。路過超市時,他興致勃勃地買了幾個手偶回家。

和孩子一起談論死亡

第二次諮詢時,東東媽向我描述孩子在諮詢後的變化:“回去後,東東沒再堅持不讓我扔東西了。一有空,他就擺弄著手偶講故事。有一次特別好玩兒,東東講了一個故事叫‘哪兒也不去’:小青蛙邀請朋友們去划船、游泳、跳水、潛水……結果朋友們都紛紛拒絕,一個都沒去成。”

“《青蛙弗洛格》裡面好像有這一段兒吧!”東東爸喃喃地說,“可是,在原本的故事裡,小青蛙的要求都被答應了,大家玩得挺開心的呢!”似曾相識的故事,但是結局卻被改了,這是為什麼呢?

給東東做諮詢時,我特意找來青蛙的布偶,想弄清楚他心裡的想法。“我們去學校玩兒吧?”“不去!”“我們去超市買東西吧?”“不去!”“我們去做太空船吧?”“不去……”一連串的問題後,我突然問:“我們去醫院吧?”

東東愣住了,反問我:“去看奶奶嗎?”可見,奶奶生病這件事一直在他心裡。他在心裡抗拒奶奶生病的事實,所以哪裡都不想去。

我點點頭,拉住東東的手,問:“小青蛙想奶奶嗎?”東東沉默了一會兒,還沒回答,眼淚就掉了下來。孩子的悲傷,往往是無聲的—他們可以為一根冰棍兒大哭大鬧,可到了真正傷心時,反而不容易表達。

“奶奶會死嗎?”東東終於問出了心中壓抑已久的問題,抽抽搭搭地說,“我好想她……”我對東東說:“奶奶可能會死,但是現在,你們可以在一起!” “奶奶要是死了,我會夢到她嗎?”東東抹去剛剛流下的淚水,認真地問。“一定會的!而且你可以畫畫,和天堂裡的奶奶說話。”我緊緊地握住東東的手,把力量傳遞給他。

第二次諮詢結束後,東東和爸爸一起去醫院看望了病重的奶奶。並且,東東沒再賦予一切東西生命。因為已經有勇氣談論死亡,所以,東東不再需要通過保護物品,來緩解心中的憂慮和恐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