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iment
類似這樣的事情, 在三四歲孩子的身上時有發生:有時孩子明明已經把玩具送給了別人, 卻很快又要了回來;吃東西時也不管別人, 都按自己的喜好來挑選, 更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玩遊戲和玩具之前, 一些孩子嘴上也能表示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要和小夥伴友好相處, 可到了玩的時候, 爭搶起玩具來誰也不讓誰, 更談不上合作啦。
他們的舉動屢屢讓爸爸媽媽們感到失望, 好像他們心裡只有自己, 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都太自私了呢?
心理學家認為, 兒童在2~5歲時屬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都按照自己的想像去執行規則, 而不是真正顧及規則。
Advertisiment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和一個幼兒有過如下的一段交談, 非常有趣:
皮亞傑:太陽會動嗎?
幼兒:會動。 你走它也走, 你轉它也轉。 太陽是不是也跟過你?
皮亞傑:它為什麼會動呢?
幼兒:因為人走動的時候它也走。
皮亞傑:它為什麼要走呢?
幼兒:在聽我們說話。
皮亞傑:太陽活著嗎?
幼兒:當然了, 要不然它不會跟著我們, 也不會發光。
在這段對話中, 孩子主觀地給太陽賦予了生命的色彩, 認為太陽跟著他, 偷聽他的談話。 如果這時大人告訴他太陽不會走, 更不可能偷聽人們的談話,
Advertisiment
由於不能認識到別人有和自己不一樣的觀點, 處在自我中心階段的孩子經常用自己的想法來代替別人的想法。 比如, 一名3歲半的小女孩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是一個小娃娃造型的髮卡和一個草莓口味的大號棒棒糖, 這兩樣東西都是她的最愛。 她把這兩樣禮物小心地交給媽媽時, 期待著媽媽會滿心歡喜, 她不會想到媽媽早就過了用小娃娃圖案打扮自己的年齡。
讓我們再看一看孩子的自私和自我中心有什麼不同。 成人的自私意味著從不替別人考慮, 處處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 它是有些人自覺的, 有意識的處世行為;而孩子的自我中心是孩子心理發展的局限性造成的,
Advertisiment
觀察生活中的孩子可以發現。 "自我中心"心理在2~4歲孩子身上是很明顯的, 這時的孩子大多只知道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快樂;想不到別人的需求和渴望;而5歲以後的孩子逐漸能擺脫這種心理, 試著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 如果這個階段孩子仍然以“自我中心”, 不能同情和幫助別人, 不知道友愛和分享, 那麼父母就要認真對待了。
父母和其他長輩總是習慣于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Advertisiment
對於3歲的孩子, 如果有"獨佔"之類的行為, 父母不要輕易地訓斥他, 也不要強迫孩子服從大人的命令, 可以用故事的方式啟發孩子知道怎樣做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愛, 同時給孩子做出和別人愉快分享的榜樣來, 讓孩子感受到和別人分享時的種種快樂。
(責任編輯:le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