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之間的戰爭

放暑假了, 可哥纏著媽媽, 要把堂弟平平接到家裡住一段時間。 媽媽經不住可哥的糾纏, 只好答應了, 但是媽媽給可哥約法三章。 一、可哥是哥哥, 所以要讓著平平;二、不許爆發以往的那種“戰爭”, 一旦發生了, 就立即把平平“遣送”回家;三、兩人每天必須把暑期作業完成。 可哥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可是事情的發展證實了媽媽的擔心, 可哥興高采烈的迎接堂弟的到來, 倆人只相安無事地待了幾分鐘, 大呼小叫此起彼伏, 倆人開戰了。

媽媽只好“重蹈覆轍”, 出面調解:“可哥是哥哥, 讓著弟弟”。 可是可哥不服氣,

Advertisiment
“弟弟怎麼啦, 弟弟就可以不講道理嗎?”媽媽勸了半天, 雙方還是不依不饒, 只好拿出殺手鐧:“再吵, 我把平平送回家”。 這一下子, 風平浪靜了, 倆人馬上言歸於好。 媽媽在外屋靜觀了一會兒, 放心地做自己的事去了。  

以後的幾天, 媽媽下班回家後, 總能看到可哥和平平和平相處, 心裡挺高興。 可是有一天, 媽媽發現家裡的檯燈壞了, 接著又發現傢俱上有好幾處刮痕, 明顯是打鬥留下的“戰績”, 媽媽把倆人叫來一問, 果真如此。 媽媽氣壞了:“你們沒事吵什麼?” 得到的回答是:“就是沒事, 無聊, 才吵嘛!” 

孩子們的話:

“大人們真怪, 我們吵吵鬧鬧的是種遊戲, 他們為什麼那麼當回事?” 
“我們哭過鬧過就算了, 可是大人們卻記得那麼牢。 ” 
“大人們根本不懂我們的規則,

Advertisiment
老是傻乎乎的當法官和裁判, 他們還自以為自己挺正確的呢。 ” 
“我和ΧΧ挺玩得來的, 可是媽媽卻老是提起他以前曾經欺侮我的事。 真沒勁!” 

專家評述: 
孩子們的爭吵, 常常只是一種“遊戲”。 在孩子們的世界裡, 爭吵通常都可以自行解決。 就是通過無數次的爭吵, 孩子們學會了競爭, 學會了合作, 學會了寬容, 學會了讓步, 學會了進攻, 學會了自我保護, 從而逐步發展起自己與人相處的模式, 這是建立社會秩序前的演練。  

對父母的建議: 
1、不當法官與裁判 
讓孩子用完整的語言描述“案情”經過, 再由他們自己去解決。  
2、不要過度干涉孩子的世界 
不要用成人的價值判斷去理解孩子之間的問題。 你可能對某個壞小子曾經欺負了你的孩子而耿耿與懷,

Advertisiment
但你的寶貝現在已經和那個壞小子稱兄道弟了。  
3、做個理智的成人 
孩子通常是非常情緒化, 在氣頭上, 會放大某些細節, 甚至還會將自己的理解當作千真萬確的事實。 所以, 你要做個大人, 不要被孩子的情緒牽著鼻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