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遊戲

孩子們玩的電子玩具就像訓練反應速度的遊戲, 它們僅僅激發了大腦和人格有限的部分, 而這些部分對孩子長大後的生活毫無幫助。 不僅如此, 它們還會阻礙孩子發展和使用別的功能, 而這些功能恰恰是人格發展的核心, 比如幻想和創造力, 溫暖的情感等等。

顯然, 傳統的玩具更符合孩子成長的需求。 “傳統與創新(過去10年, 創新的呼聲很高)”的爭論後, 傳統必然更受鍾愛。 想想也不是偶然, 無論是高文明人群還是原始人, 無論亞洲還是歐洲, 千年前的古墓都出現了玩偶。 這說明, 宇宙的一致性是一種必然,

Advertisiment
它起源於人類的生物傾向, 獨立于單一文化和地方傳統。 如果說玩具和遊戲是生物衍生的結果, 看上去有點古怪, 但人類的行為在遊戲中立即得以呈現, 也就是說, 它衍生了一種基本的心理狀態。

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遊戲

那麼, 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遊戲是什麼呢?它出現在嬰兒出生後的幾周內。 第一個遊戲可能是和母親的乳☆禁☆頭玩。 熟悉嬰兒的人都知道, 嬰兒吃飽後還喜歡長時間地觸摸、撫弄乳☆禁☆頭。 也許這是一個不同於遊戲的偶然動作。 顯然, 他在獲取必要的知識, 一旦孩子具有了這種知識, 接下來的重複才能稱為遊戲。

事實上, 這種動作具有了遊戲的一切屬性:第一:和現實沒有直接的聯繫;第二:沒有滿足身體的需要;第三:重複性;第四:獲得了一種心靈層面的快樂;另一方面,

Advertisiment
單純快樂也能成為重複的動機。

孩子8~9個月的遊戲

出生後第一年中的遊戲似乎更有趣, 我們稱其為第二種遊戲, 它們開始於8~9個月。 此時, 孩子開始在周圍兜兜轉轉, 摸摸這裡, 咬咬哪裡。 反複試嘗試後, 他們會找到第一個玩具, 然後把它放入嘴裡:我們說孩子們在“用嘴探索世界”。 但是, 他們還有更感興趣的東西, 如果居住條件允許, 孩子會開始從書架上取東西, 打開櫃子, 爬高上低, 等等。

一旦東西掉落在地上, 他們將開始新一輪的探索。 重複地把奶嘴拿出來丟在一邊也屬於第二種遊戲。 當孩子意識到活動的自由, 他會不斷拿、拿、拿, 然後不斷丟、丟、丟。 相反,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沒有自由(比如在床上), 他會尖叫或者哭個沒完, 直到有人拿走奶嘴然後再還給他。 接下來會怎麼樣呢?讀者大概也猜出來了吧, 他又把它丟到一邊去了。

如何解釋孩子的行為呢?這為什麼是遊戲呢?僅僅因為具有上述元素嗎?

不, 原因很深, 只有對無意識的解讀才能解釋這些遊戲的含義。 現在, 通過對兒童心理的分析, 我們得以知曉答案。

“孩子第一年的生活幾乎都是圍繞著母親的。 ”能幫助我們理解這些遊戲的含義。 小嬰兒還不太理解現實世界, 所以, 他們對“母親”這個形象的解讀也充滿了幻想的元素。 孩子不瞭解母親的人格, 甚至不知道什麼是“人格”。 他的主要興趣都在母親的身體上。 母親的身體是一個精彩的國度,

Advertisiment
寶物的巢穴:奶水, 別的孩子(成千上萬的孩子), 溫暖。 所以, 書架和櫃子象徵著母親的身體, 擺滿了奇珍異寶。 此外, 奶嘴一般象徵著乳☆禁☆房, “丟掉—再撿回來”帶給了孩子力量感, 他借此成為主宰母親的人:這個幻想是孩子走向獨立和成長的第一步。

遊戲能幫助孩子“自我療愈”

我們從上述觀察中理解了遊戲的兩個方面:第一:年幼孩子的內心世界可以得到解讀。 第二:遊戲不光消遣時間, 其在孩子的成長中至關重要。 當然, 我說的這些大家可能都知道, 但有一個獨特的觀點, 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那就是, 通過遊戲, 孩子發現了象徵性解決自己難題的方法。 所以, 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需要, 遊戲能説明孩子“自我療愈”。 不幸的是,

Advertisiment
現實情況下, 孩子常常很需要這種療愈。

當代心理學和嬰兒觀察學指出, 童年世界並不是成人想像中的天堂。 憤怒是孩子童年期一種主要的情緒:它來自對無助的恐懼, 對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矛盾情感, 對某一方父母的反抗, 對家庭內部爭鬥, 對被交給其他人代管等等。 然而, 孩子必須在惡劣的環境下存活, 於是, 他們通過象徵性的遊戲轉換情緒。 由此, 他們得以強化自體, 並為創造性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舉個例子吧, 我們來看看“死亡遊戲”。 孩子年齡不同, 遊戲的形式也不一樣:1歲前的孩子喜歡看物體消失和重現(佛洛德早已關注到這個現象):對孩子來說, 消失意味著死亡;再次出現則會帶給他們巨大的安慰。 我們認為, 孩子把物體當做自己或父母的一方。3~5歲的孩子熱衷於和父母玩各種假裝“殺人”的遊戲。當父母說“我死了”然後立即倒下時,孩子會歡樂地尖叫起來,但是,當父母從死亡中復活時,孩子會再次歡聲大笑。

孩子的遊戲該是什麼樣的?

那麼,從上述觀點出發,該讓孩子玩什麼玩具呢?

第一個玩具就是“大自然”。考慮到小嬰兒的世界中,一切都聯繫著母親,沒有什麼玩具比“自然母親”更合適了。遺憾的是,當代的大都市,孩子沒多少機會接觸自然,但是,哪怕僅僅在屋子裡,孩子還是有機會接觸自然,比如所有孩子都鍾愛的“玩水”。

重點是給孩子適合年齡的玩具。對牙牙學語的孩子,最好的遊戲是給他一個東西摸摸並告訴他名字。父母給孩子的東西最好能觸摸,這樣孩子才能仔細地研究,發現物體帶給他的所有感覺。然後,這些東西就都被賦予了生命,孩子也開始建立和它們的更加個人化的關係。

顯然,遊戲需要大人的參與,那麼,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怎麼辦呢?好,我們必須提醒自己,孩子的世界中一切都能成為玩具。照顧者的問題只有一個——發現合適的玩具。舉個例子,大盒子,讓孩子放東西進去再拿出來(盒子還是象徵母親的身體),可以撕的紙(幫助釋放能量和攻擊性)等等。

可以建立關係的玩具

對於更大些的孩子呢?對於必須買來的玩具呢?

從玩偶開始,玩偶不是女孩的專屬,小男孩也可以玩,動物布玩偶,羊毛玩偶,軟塑膠玩偶都可以。它們象徵著孩子自己,也象徵著母親,借助它們,孩子改善了自己和外在世界的關係。長大些以後,顯然,只有小女孩才會繼續玩“娃娃”。心理學認為它們一點都不過時,但最好儘量簡單,不要有機械性。這樣小女孩的幻想世界才能得以強化。

下面所有的玩具都不分性別:拼圖,搭積木,可以拆分的小娃娃等等。直到5歲,這些都是必需的玩具。

小男孩常常偏愛小汽車。但是,大人不要給他們武器或類似物玩耍。

千萬不要忘記給孩子們小樂器玩哦(可憐的家長們需要忍耐一下了!)。

其他的例子就不說了,我想請大人們牢記,孩子總能找到玩具。大人們必須認識到,最能讓孩子童年富足的工具其實是孩子自己的“幻想”,而萬事萬物都能激發孩子的幻想,另外,所有的幻想都緊緊連接著情感,因為無數偉大的藝術家和詩人告訴我們,創造性是一種愛的行為。童年的幻想恰恰是成年世界中創造性的基礎。

我說的一切不是說現代玩具的存在沒有必要,但那些不需要幻想參與,不需要建立關係的玩具最好還是不要給孩子玩。

孩子把物體當做自己或父母的一方。3~5歲的孩子熱衷於和父母玩各種假裝“殺人”的遊戲。當父母說“我死了”然後立即倒下時,孩子會歡樂地尖叫起來,但是,當父母從死亡中復活時,孩子會再次歡聲大笑。

孩子的遊戲該是什麼樣的?

那麼,從上述觀點出發,該讓孩子玩什麼玩具呢?

第一個玩具就是“大自然”。考慮到小嬰兒的世界中,一切都聯繫著母親,沒有什麼玩具比“自然母親”更合適了。遺憾的是,當代的大都市,孩子沒多少機會接觸自然,但是,哪怕僅僅在屋子裡,孩子還是有機會接觸自然,比如所有孩子都鍾愛的“玩水”。

重點是給孩子適合年齡的玩具。對牙牙學語的孩子,最好的遊戲是給他一個東西摸摸並告訴他名字。父母給孩子的東西最好能觸摸,這樣孩子才能仔細地研究,發現物體帶給他的所有感覺。然後,這些東西就都被賦予了生命,孩子也開始建立和它們的更加個人化的關係。

顯然,遊戲需要大人的參與,那麼,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怎麼辦呢?好,我們必須提醒自己,孩子的世界中一切都能成為玩具。照顧者的問題只有一個——發現合適的玩具。舉個例子,大盒子,讓孩子放東西進去再拿出來(盒子還是象徵母親的身體),可以撕的紙(幫助釋放能量和攻擊性)等等。

可以建立關係的玩具

對於更大些的孩子呢?對於必須買來的玩具呢?

從玩偶開始,玩偶不是女孩的專屬,小男孩也可以玩,動物布玩偶,羊毛玩偶,軟塑膠玩偶都可以。它們象徵著孩子自己,也象徵著母親,借助它們,孩子改善了自己和外在世界的關係。長大些以後,顯然,只有小女孩才會繼續玩“娃娃”。心理學認為它們一點都不過時,但最好儘量簡單,不要有機械性。這樣小女孩的幻想世界才能得以強化。

下面所有的玩具都不分性別:拼圖,搭積木,可以拆分的小娃娃等等。直到5歲,這些都是必需的玩具。

小男孩常常偏愛小汽車。但是,大人不要給他們武器或類似物玩耍。

千萬不要忘記給孩子們小樂器玩哦(可憐的家長們需要忍耐一下了!)。

其他的例子就不說了,我想請大人們牢記,孩子總能找到玩具。大人們必須認識到,最能讓孩子童年富足的工具其實是孩子自己的“幻想”,而萬事萬物都能激發孩子的幻想,另外,所有的幻想都緊緊連接著情感,因為無數偉大的藝術家和詩人告訴我們,創造性是一種愛的行為。童年的幻想恰恰是成年世界中創造性的基礎。

我說的一切不是說現代玩具的存在沒有必要,但那些不需要幻想參與,不需要建立關係的玩具最好還是不要給孩子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