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3種“任性手段”
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3-8歲的孩子大都學會使用以下的四種“手段”。
孩子任性八大方法巧應對
手段排行第一:哭鬧為了實現自己的要求, 哭鬧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 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這一招。 一旦孩子哭鬧起來, 父母馬上繳械投降, 不但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 而且常常“超額”完成“任務”。
手段排行第二:哀告乞求孩子是可愛的, 當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樣東西時, 沒有幾個父母抵擋得住他的溫柔進攻。
手段排行第三:死纏爛打“持久戰”的理論對孩子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他的目的是要用“磨”來讓父母答應他的要求,
Advertisiment
手段排行最後:賭氣噘嘴、不說話、摔東西、不吃飯……孩子賭氣的時間, 一般持續得較長, 因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戰的秘訣, 沒耐心的父母只好舉手投降。
父母的五種行為導致孩子任性1、孩子過分依賴別人的評價, 源于父母的過度表揚或批評適當的表揚有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 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 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 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 識, 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 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 否則就拒絕去做。 同樣, 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使孩子看不到自我。 因此, 孩子出錯時, 家 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裡,
Advertisiment
2、孩子固執、任性, 源于父母過於民主有很多家長, 尤其是學歷層次較高的, 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 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於“曉之以理”, 結果是理沒談成, 孩子卻被慣壞 了。 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力, 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 如果對其過於民主, 很容易把孩子寵壞, 使其變得 固執、任性、為所欲為。 因此,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 可以以理服人, 而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 帶有強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錯屢教不改, 源于父母濫用獎勵、缺少懲罰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 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
Advertisiment
當然, 懲罰並不專指打罵、責懲孩子, 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種多樣, 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 相反, 如果在不適當的場所或時間濫用獎勵, 也不會起到預期 的效果。 比如:孩子在牆上亂畫畫, 本來父母只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 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獎勵的方法, “如果你不往牆上畫, 明天給你買個新玩具。 ”顯 然, 這種方法會縱容孩子今後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從管教, 源于父母間的教育意見不統一由於各種原因,
Advertisiment
因此, 在孩子面前, 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 切勿互不相讓。 因為如果孩子認同了父母某一方說了算, 日後當這一方不在場時, 另一方將很可能無法說服、管教孩子, 從而給正常的家庭教育帶來人為的障礙。
5、孩子缺乏自信, 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殺和過分保護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 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子女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
Advertisiment
與此相反, 有些父母則總是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與行, 喜歡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 甚至用過高的成人化標準要求孩子。 長此以往, 就會將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盲目扼殺, 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 自尊心和自信心被無情的摧毀。
2、通俗講解法對孩子講道理要深入淺出, 可以舉一些孩子身邊的事情做例子, 使道理容易為他們理解和接受。 每當孩子和家長出現“頂牛”的現象時,家長可用講故 事、講笑話的方法來緩和矛盾,並藉故事去觸及孩子的心靈。童話是對兒童進行說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童話故事,並叫他們聽完後談 談體會,“對號入座”,改正不良習慣。
3、不予理睬法對孩子的嘀嘀咕咕、糾纏不休等行為,家長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裝作沒有聽見或者暫時離去。這是一種避免孩子可能出現鬧事行為的有效方法。比如當孩 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一時難以說服他,這時可採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時說的“冷處理”。採用這種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須一致,同時採用 不予理睬法。當孩子平靜以後,對他也不能遷就讓步,應當像沒有發生事情那樣,不予理睬。
4、攻心為上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堅定的心理狀態。不要認為拒絕孩子會造成傷害,相反,這恰恰是對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養一個棒孩子,那麼面對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
5、以退為進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個不能給他的東西時,媽媽可以這樣說:“這是媽媽的,媽媽現在不用,可以給你玩一下,不過明天你就得還給媽媽。”然後以退為進——第二天提醒孩子:“寶寶,把東西還給媽媽,以後想要的時候再跟媽媽說。”
6、預先申明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記預先的約定,所以一定要給他定個規矩,一旦孩子破壞了規矩就要按規矩處理。比如和孩子約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須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餐,才能準時送你去幼稚園。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棄早餐,因為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一旦孩子賴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並告訴他:對不起,寶寶,我們有約在先,不能隨意破壞。
7、說一不二對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後揚”。“先抑後揚”的做法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好“欺負”,從而無理要求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產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惡果。因此,拒絕孩子,一定要從一而終。
8、“戰後”要善後父母對孩子說“不”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絕孩子而不給他被拒絕的理由,會讓他覺得受了委屈,甚至產生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和悲憤絕望的心理。雖然這種解釋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但是至少能讓他明白:父母拒絕他是有理由的。
每當孩子和家長出現“頂牛”的現象時,家長可用講故 事、講笑話的方法來緩和矛盾,並藉故事去觸及孩子的心靈。童話是對兒童進行說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童話故事,並叫他們聽完後談 談體會,“對號入座”,改正不良習慣。3、不予理睬法對孩子的嘀嘀咕咕、糾纏不休等行為,家長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裝作沒有聽見或者暫時離去。這是一種避免孩子可能出現鬧事行為的有效方法。比如當孩 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一時難以說服他,這時可採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時說的“冷處理”。採用這種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須一致,同時採用 不予理睬法。當孩子平靜以後,對他也不能遷就讓步,應當像沒有發生事情那樣,不予理睬。
4、攻心為上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堅定的心理狀態。不要認為拒絕孩子會造成傷害,相反,這恰恰是對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養一個棒孩子,那麼面對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
5、以退為進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個不能給他的東西時,媽媽可以這樣說:“這是媽媽的,媽媽現在不用,可以給你玩一下,不過明天你就得還給媽媽。”然後以退為進——第二天提醒孩子:“寶寶,把東西還給媽媽,以後想要的時候再跟媽媽說。”
6、預先申明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記預先的約定,所以一定要給他定個規矩,一旦孩子破壞了規矩就要按規矩處理。比如和孩子約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須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餐,才能準時送你去幼稚園。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棄早餐,因為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一旦孩子賴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並告訴他:對不起,寶寶,我們有約在先,不能隨意破壞。
7、說一不二對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後揚”。“先抑後揚”的做法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好“欺負”,從而無理要求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產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惡果。因此,拒絕孩子,一定要從一而終。
8、“戰後”要善後父母對孩子說“不”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絕孩子而不給他被拒絕的理由,會讓他覺得受了委屈,甚至產生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和悲憤絕望的心理。雖然這種解釋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但是至少能讓他明白:父母拒絕他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