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
小一班的家長和老師聚集一堂,
就怎樣對待孩子的任性問題進行了探討。
沈杭凱老師:孩子在2~4歲期間,
一般會有一個“反抗期”,
心理學上稱之為“第一反抗期”。
這一時期,
一些孩子會出現“反抗”行為,
表明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人了。
具體表現為大聲哭鬧,
不聽話,
非常粘人,
一定要買某一樣東西,
不肯睡覺,
等等。
這些任性行為,
也就是所謂的反抗行為。
各位家長,
當你的孩子任性、發脾氣時,
你是怎樣處理的呢?
翁超逸媽媽:孩子任性,
很常見。
我們大人也有任性的時候。
但是,
當孩子任性時,
首先,
Advertisiment
胡靜爸爸:在大人眼裡, 所謂的孩子“任性”就是孩子不聽大人的話, 即孩子的意見與家長不一致。 其實, 作為家長, 首先要冷靜地分析一下, 自己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 分清到底是孩子在任性, 還是大人在任性。 其次, 應針對不同的情況,
Advertisiment
楊浩天媽媽:我認為孩子任性, 主要是大人的原因。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 往往是五六個大人圍著他轉。 大人給孩子太多的愛, 造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 形成“我要什麼就有什麼”的思維定勢, 任性也就成了孩子的通病。 在孩子任性時, 訓斥是沒有什麼用的。 家長還是要與孩子平等地交流。 事實上, 當孩子發脾氣時, 大人去講道理是一點效果也沒有的,
Advertisiment
他, 大人走開做自己的事情, 同時也讓自己冷靜下來想想該怎麼做, 這就叫“冷處理”。 孩子認識到錯誤以後, 大人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然後還要和孩子講講他做錯事的原因, 也可讓孩子複述一下錯誤的原因, 這就是“熱加工”。 我認為“冷處理”與“熱加工”相結合, 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高昕爸爸:我認為孩子任性並不一定是件壞事。 孩子任性發脾氣時, 正是他真實的要求和思想情感的體現, 是大人瞭解孩子的好時機。 孩子如果有買玩具的要求, 我一般會為他買下來。 孩子得到了玩具, 開心了, 這時再跟他講道理, 他就比較容易接受。 等孩子玩過玩具之後, 他自己也會感覺出這個玩具是否適合自己玩。
Advertisiment
王奕晨媽媽:我也認為孩子任性並不一定就是一件壞事。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在三四歲期間表現出任性、有逆反心理的孩子, 以後更容易成為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 而沒有表現出任性、逆反心理的孩子, 則往往在性格上趨於軟弱和寡斷。 所以, 我認為大人先要弄清孩子的任性是否存在著有理的一面。 孩子無理的任性, 大人決不能無節制地妥協, 前面好多家長說的辦法都很可行。 但當孩子的任性存在著有理的一面時,
Advertisiment
蔣榕媽媽:我的做法是:在平時和女兒玩“換位遊戲”, 讓女兒做媽媽, 我來做女兒。 遊戲過後, 女兒會說:“當媽媽真辛苦!”我馬上會說:“所以你要聽媽媽的話。 你要是不聽話、淘氣, 媽媽就更累了。 ”事實證明, 這樣的教育還是有效的, 我女兒任性的時候不多。
沈杭凱老師:家長對任性的孩子應有正確的態度。 首先, 要讓孩子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以便更好地瞭解孩子。 家長在認同或制止孩子行為的過程中, 還應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對待孩子的任性有時也可採取一些“彈性”的做法, 比如說“今天是例外”, 使孩子、也使
自己有臺階可下,
同時也不破壞原有的約束。
另外,當孩子任性時,家長也可採取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冷處理、熱加工等方法。
好,感謝各位家長的熱心參與,相信在正確的教育觀念指導下,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地成長。
好,感謝各位家長的熱心參與,相信在正確的教育觀念指導下,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