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 家長們把孩子看得特別的珍貴, 養得也太嬌。 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長, 簡直不知道怎樣愛孩子才好。 在日常生活中, 不管孩子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要求是否合理, 是有害還是有益, 一概給以滿足, 以為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是“天然的合理”。 有的家長認為這樣做是真正的愛孩子, 會使孩子免受磨難, 獲得“幸福”;而違逆孩子的意願, 就會使孩子受到傷害, 帶來痛苦。 其實, 這是一種糊塗認識, 是在害孩子, 給孩子“製造痛苦”。
孩子任性時的表現幼兒時期孩子的可塑性相當強, 對孩子進行什麼樣的教育,
Advertisiment
所謂“任性”, 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 不加約束。 任性的孩子, 一般非常固執, 為所欲為, 完全沒有自我克制的能力, 不能忍受外來的任何的約束。 他們的願望和要求, 帶有極大的主觀主義的色彩。
Advertisiment
然而, 周圍的一切不都是為滿足他們的種種需要和要求而存在的, 周圍的人也不能完全聽從他們的“調遣”和“支配”, 他們不可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因此, 任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碰釘子, 遭到挫折, 受到“打擊”。 事事都不順心, 覺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們作對, 非常痛苦, 身體和心理都會遭到磨難。 而他們又不能主動地、自覺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總是與周圍的人和事處於對峙、僵持的狀態。 時間長了, 就很可能釀成心理的疾病, 如憂鬱、偏執、狂躁等類病症。
Advertisiment
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 曾對這個問題進行過專門的論述。 他對做父母的說過:
“你知道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 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欲望的便利條件, 所以他的欲望將無止境地增加。 結果, 使你遲早有一天不能不因為無能為力而表示拒絕;但是, 由於他平素沒有受到過你的拒絕, 突然碰了這個釘子, 將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東西還感到痛苦。 ”
盧梭認為, 家長過分放任、遷就孩子, 就會助長孩子不合理的欲望, 強化他們的為所欲為。 而屢屢遭受挫折, 所得到的只能是痛苦。 他曾經舉例說:
“起初, 他(孩子)想得到你手中的手杖, 轉眼之間他又想要你的手錶,
Advertisiment
的確, 任性的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家長要是真正愛孩子, 就要從小嚴格要求、訓練, 不要養成孩子任性的毛病。
孩子任性, 家長怎麼辦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任性的毛病, 怎麼辦?有的家長認為, 對付任性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家長採取針鋒相對的態度, 可能會在一時一事上起點作用, 但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因為孩子的任性, 是家長遷就放任給“引發”出來的, 有的則是家長跟孩子“較勁”給“激發”出來的。 家長跟任性的孩子“較勁”, 很可能由於“暗示”的作用, 使孩子更加任性。 家長運用自己的權威強行征服孩子, 思想並沒有打通, 情緒沒有被調整過來, 屢屢被強權所壓制, 孩子會感到很壓抑、憋屈, 弄不好還會發生心理疾病, 最好不用這種方法。
孩子的注意力不太穩定, 有另外的刺激或條件時, 很容易轉移到另外的物件或活動上去。 當孩子任性發作時,道理講不通,說也說不服,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或興趣,以另外的物件或活動吸引他,滿足孩子另外的需要和欲望。等情緒平靜下來以後,另謀教育機會再說服教育。
比如,在玩具櫃檯前,孩子見什麼就要買什麼,不給買孩子就不願意,賴在那裡不走,甚至躺在地上打滾、撒潑。怎麼辦?你打他,他會當著眾人的面有恃無恐地給鬧個沒完,最好是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可以對孩子說:“你這樣鬧,你看人家叔叔、阿姨、小朋友都笑話你了。”或者說:“你看你的衣服給弄髒了,明天怎麼上幼稚園呢?”或者說:“媽媽今天錢帶得不夠,下星期咱們再買好嗎?”這樣,就很可能誘導孩子放棄原來的要求。事後,回到家再對他進行教育,效果會好一些。
矯正孩子任性的毛病,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有時候孩子和家長真的“較”上勁了、說不服、勸不聽,怎麼辦?不能總是無休止地“對峙”下去吧?家長可以主動地採取讓步的策略,暫時先答應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以舒緩孩子的對立情緒,讓孩子心境平靜下來再講道理,指出孩子任性的毛病,效果會好一些。
孩子養成任性的毛病,不是“一日之功”。要糾正也不能指望一次就給“整治”過來,要做艱苦細緻的工作。當然,最好是從小就嚴格要求,防患於未然。
當孩子任性發作時,道理講不通,說也說不服,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或興趣,以另外的物件或活動吸引他,滿足孩子另外的需要和欲望。等情緒平靜下來以後,另謀教育機會再說服教育。比如,在玩具櫃檯前,孩子見什麼就要買什麼,不給買孩子就不願意,賴在那裡不走,甚至躺在地上打滾、撒潑。怎麼辦?你打他,他會當著眾人的面有恃無恐地給鬧個沒完,最好是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可以對孩子說:“你這樣鬧,你看人家叔叔、阿姨、小朋友都笑話你了。”或者說:“你看你的衣服給弄髒了,明天怎麼上幼稚園呢?”或者說:“媽媽今天錢帶得不夠,下星期咱們再買好嗎?”這樣,就很可能誘導孩子放棄原來的要求。事後,回到家再對他進行教育,效果會好一些。
矯正孩子任性的毛病,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有時候孩子和家長真的“較”上勁了、說不服、勸不聽,怎麼辦?不能總是無休止地“對峙”下去吧?家長可以主動地採取讓步的策略,暫時先答應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以舒緩孩子的對立情緒,讓孩子心境平靜下來再講道理,指出孩子任性的毛病,效果會好一些。
孩子養成任性的毛病,不是“一日之功”。要糾正也不能指望一次就給“整治”過來,要做艱苦細緻的工作。當然,最好是從小就嚴格要求,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