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

也許你已經習慣了催促孩子, 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真的就不計較, 真的就對不被尊重無動於衷。 任何被催促的人, 心裡都是不舒服的。

催促是種不尊重, 意味著要求對方按我的節奏來, 與我合拍, 對方是配合我的, 我才是重要人物。 因而, 催促歷來是一種失禮的行為, 而等待則是一種最大的尊重。 但很多人意識不到。

關係最親密的恐怕就是家人。 而家人中最容易不被尊重的是孩子, 所以孩子的被催促就成了常態, 無論吃飯、走路、做作業, 一切的事情上, 小孩都經常處於被催促中。

也許你已經習慣了催促孩子,

Advertisiment
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真的就不計較, 真的就對不被尊重無動於衷。 任何被催促的人, 心裡都是不舒服的。

於是, 他為了抵抗這種不尊重, 也就是保護自己的自尊, 往往會故意慢悠悠, “我就是不聽你的”, “你憑什麼老指揮我”, 但為了不讓這種抵抗太明顯, 他又會下意識地找些理由, 讓這不合拍顯出合理性。

比如:我性格就是這樣, 改不了了;我摔了一跤, 我走不動了;我丟三拉四, 是我粗心, 不是故意作對……

很多標籤就這樣被貼上了, 以至於孩子自己都認為這就是真的, 我就是一個粗心的人、丟三拉四的人、笨人、嬌氣的人……

假如他不作這樣的抵抗, 假如他就心甘情願地接受催促, 完全服從於你, 那又會怎樣呢?那會更糟, 因為他失去了自主,

Advertisiment
他成了木偶, 他人性的價值大打折扣, 將來他就是一個習慣被控制的人, 離開了別人的督促和指引他就無所適從。

更何況, 我們催促孩子的所謂的“理由”, 真的就成其為理由嗎?我們所要求孩子做的事, 是否就真的合理, 真的必要?所有的催促都意味著一種責備, 意味著對對方的速度不滿, 並且這不滿已經達到非糾不可的程度。

但指責和不滿往往有著複雜的心理成因, 很多時候指責的人和被指責的人都難以厘清其中的淵源, 你未必能夠保證你所認為的“急事”不是瞎急, 不是奔命。

有許多書在教導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包括行動快捷, 作息時間精准到分秒等等, 假如這些培養方法絲毫不尊重孩子內在的感受,

Advertisiment
不尊重他本身的節律, 可以說, 你培養得越好, 對孩子的害處越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