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拖拉”其實是家長造成的, 家長要想改變孩子, 得先改變自己。
【鏡頭一】
“功課做完了嗎?”這是陸女士每天下班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
Advertisiment
於愛君:有的話天天說, 卻未必有效果。 如果一位廠長每天下班時守在廠門口問工人:“你完成今天的任務了嗎?”恐怕所有人都不愛聽吧?如果家長只是想到孩子的營養與成績, 孩子的熱情與求知欲就會減退, 學習將日益被動。
停止催促, 堅持激勵。 剛開始時可以給孩子出幾道簡單的題, 給1至2分鐘, 孩子會很快做好, 家長要作大吃一驚狀呼道:“還不到一分鐘呢!”總之, 很誇張的樣子。 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 對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揚。 但千萬不要說成“現在穿衣服快多了, 如果寫作業也這樣快就好了”。
Advertisiment
【鏡頭二】
初二的小芹寫作業時, 媽媽總會守在一邊。 “又錯了!”、“怎麼做得這麼慢?”、“又粗心了, 看清楚再寫!”小芹說, 她最煩媽媽這樣監視她了, 只要媽媽坐在她旁邊, 她就沒法好好寫作業。
於愛君:監督、監視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賭氣, 使孩子表現更差。 還有的父母在孩子做作業時經常干擾孩子, 一會兒問“肚子餓了嗎?”“做幾道了?”, 弄得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 孩子無法靜下心來讀書學習, 更無法提高寫作業的速度。
可以通過時間訓練的方式, 讓孩子自己提高學習效率。 記錄一次完成作業的時間和正確率。 下一次做作業之前, 家長就把上一次情況給孩子強調一下, 讓孩子試著努力, 看自己能否超過昨天, 就這樣訓練下去,
Advertisiment
【鏡頭三】
“好孩子, 趕緊寫作業, 只要你在7點前寫完, 爺爺就給你買雪糕吃。 ”為了孫子好好寫作業, 宋老先生每次都會許願, 可是越許願, 孩子完成作業的速度就越慢。 到後來, 他先必須兌現承諾, 孫子才開始寫作業。
Advertisiment
於愛君: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們經常會用這樣的方式催促使孩子寫作業, 結果讓孩子在認知上發生偏差:認為寫作業是換取某種東西的過程。 對孩子來說, 成就感也很重要, 可以利用“速度測定法”, 讓孩子感受“我可以快”的成就感。 記錄單位時間裡能寫多少個字, 能做幾道題目。 然後算一算按這樣的速度, 做完所有的作業需要多長時間, 結果肯定會使孩子驚訝:我能這麼快完成呀!
【鏡頭四】
初三學生小陳原本寫作業挺快的, 但現在, 他總會在睡覺時間到來的前10分鐘寫完作業。 “其實不必做到那麼晚, 但是以前我很早寫完, 媽媽總能找到其他的功課讓我做, 我乾脆晚點寫完, 反正都撈不著玩。 ”小陳說。
於愛君: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完成作業後添加額外任務,
Advertisiment
【鏡頭五】
孩子上小學了,每天早晨起床,劉女士總是不免一頓忙活。“這孩子什麼都慢,吃飯慢,我得喂,洗臉慢,我給洗;整理慢,我來幹。最要命的就是寫作業慢,我總不能幫她寫吧。”劉女士本以為,她幫孩子做了那麼多的事情,孩子總該一門心思學習了吧,結果卻適得其反。
於愛君:正是家長對孩子們的包辦造就了孩子寫作業的“磨蹭”。因為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任何事情爸媽都會來幫忙,自己慢點也不要緊。
不妨讓孩子為磨蹭付出代價。當孩子磨蹭的時候,媽媽不要急,更不要幫忙,可以站在一邊說:“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我可不幫你。”只說一遍,不要反復嘮叨。如果孩子遲到,挨了老師的批評後,就會認識到磨蹭帶來的害處,自己會加快速度。
【鏡頭五】
孩子上小學了,每天早晨起床,劉女士總是不免一頓忙活。“這孩子什麼都慢,吃飯慢,我得喂,洗臉慢,我給洗;整理慢,我來幹。最要命的就是寫作業慢,我總不能幫她寫吧。”劉女士本以為,她幫孩子做了那麼多的事情,孩子總該一門心思學習了吧,結果卻適得其反。
於愛君:正是家長對孩子們的包辦造就了孩子寫作業的“磨蹭”。因為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任何事情爸媽都會來幫忙,自己慢點也不要緊。
不妨讓孩子為磨蹭付出代價。當孩子磨蹭的時候,媽媽不要急,更不要幫忙,可以站在一邊說:“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我可不幫你。”只說一遍,不要反復嘮叨。如果孩子遲到,挨了老師的批評後,就會認識到磨蹭帶來的害處,自己會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