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做錯事總愛找藉口怎麼辦?

例如: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種情況, 孩子還小, 走路不穩, 不是摔了, 就是撞了, 家長們通常會對著那個地方邊做打的動作邊說:“誰讓你們撞我家寶寶的, 打死你。 ”“媽媽踩它, 它讓寶寶摔跤了。 ······看在眼裡, 記在了心裡。 等到下次摔跤了或撞了, 也會依葫蘆畫瓢, 學家長的動作。 慢慢地, 孩子們就會覺得:自己摔跤了或撞了, 不是自己的錯, 而是地或閘、牆的事, 是它們沒有“看”好, 讓“我”摔跤了, 撞門了, 撞牆了······。

孩子上了幼稚園, 家長們還以這種方法來教育孩子。 記得, 帶小班時, 孩子剛來, 他們之間的交流很好, 搶玩具、抓人事件較多,

Advertisiment
孩子們就回家告訴家長。 第二天, 一家四口人都來了, 他們愛子心情, 我們都可以理解。 但是奶奶卻對著和她孫子搶玩具的、抓人的孩子的屁股邊做拍手的動作(假裝打屁股), 邊對著孫子念道:“奶奶打他的屁股, 他欺負我們寶寶, 奶奶打······”。 被“打”的孩子嚇哭了, 而他的孫子卻“笑”了。 可是這位奶奶的做法, 會給她的孫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他會覺得:是別人搶了我的玩具, 抓了我, 我又沒有錯。 漸漸地, 等他長大成人後, 做事失敗或遇到坎坷、挫折時, 習慣性會抱怨或者找藉口“我沒有做錯, 是因為······。 ”

這時家長們再來責備孩子:“你就會找藉口, 也不找找事情的原因、結果。 ”家長們越責備孩子, 孩子們心裡就越逆反。 因為家長們從小就給他們“找藉口”“推卸責任”的教育,

Advertisiment
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了“找藉口”的種子, 把責任、把錯“推卸掉”。

美國心理學家湯瑪斯、哈理森等人曾根據大腦生理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指出, 在童年時期記錄在大腦中“家長意識”, 即由“家長或相當於家長的人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經驗’, 將永久不衰地記錄在每個人的‘人格’磁帶上, 它在人生的過程中都會自動播放”。

當我們說一個人做錯了事, 老找“藉口”推卸責任, 會說他“死不認帳”。 也許在他的思維中, 為自己“找藉口”, 為自己辯護、推卸責任, 把錯推給別人, 都已成為習慣, 在他們的思維中已根深蒂固。 像前面舉的兩個類似的例子中, 第一個是因為孩子自己還不太會走路或不小心摔跤了、撞了;第二個搶玩具、抓人本來就是小孩子“自衛”時的一些表現,

Advertisiment
在孩子身上發生應該是天性。 從這兩個例子中, 我們可以看出, 是我們的家長們為了不讓孩子受到任何“傷害”為孩子“找藉口”, 把錯推給環境、推給他人。 許多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對家長的教養態度做出了不同的分類, 但大都認為家長的教養態度與孩子的品德、個性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 也就是孩子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那做為家長, 該如何從小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

一、從家庭日常小事做起。 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及能力, 經常有意識地向孩子佈置一些任務, 並檢查他完成任務的情況, 使他認識到自己對家庭、家庭成員所應盡的義務。 不論是什麼任務,

Advertisiment
家長都應該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給孩子講明, 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將它做好。 如對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幫助收拾房子, 自己疊被子, 整理、修補自己的玩具、圖書, 收拾玩耍後自己用過的物品和玩具, 每天飯前擺放全家用的餐具, 飯後掃地、倒垃圾, 打掃樓道等, 培養孩子做事的責任心。 又如:叫孩子為鄰居的老奶奶、老爺爺取牛奶、拎菜籃子, 擴大他樂意為別人做事的責任心。 通過這些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對孩子來說, 是既具體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 另外, 對有的學彈琴、繪畫的孩子, 家長也應將收拾琴譜、繪畫工具等任務交給孩子自己做, 以增強孩子的責任心, 養成獨自保管整理用品的認真負責的習慣。
Advertisiment
一個孩子能養成做任何事情都認真負責的習慣, 那他就一定會培養出責任心來。

二、採用故事“遊戲法”來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責任心。 如:讓孩子在故事中或遊戲中擔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 並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識的基礎上, 逐步有意識地安排他參加不感興趣的活動, 並鼓勵他象“小哨兵”“交通警察”堅持站崗那樣把事情做完, 讓孩子在通過擔任的角色中, 懂得生活中對有興趣的事要做, 對繁雜不感興趣的事同樣也要做好。

三、堅持正面教育, 多鼓勵、表揚, 少指責、批評。 孩子的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需要日積月累。 另外, 因為孩子畢竟年齡小, 好奇心較強, 注意力容易分散, 這些特點往往會妨礙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終的完成, 而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後,家長要給予公正及時的評價,並善於用語言的教育藝術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轉移過來,繼續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如說:“我相信你還會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時要教他今後還應該怎樣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潛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處,以利幫助孩子養成積極、認真、嚴謹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度。

四、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責任心的培養,是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待學習、工作的認真態度,堅持性和責任感將成為孩子良好的學習榜樣。此外,家長可以時常有意識地與孩子談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項任務、克服一個困難後的愉快和成就感傳達給孩子,使孩子能具體地感覺責任意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主動、積極地養成責任習慣。

而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後,家長要給予公正及時的評價,並善於用語言的教育藝術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轉移過來,繼續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如說:“我相信你還會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時要教他今後還應該怎樣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潛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處,以利幫助孩子養成積極、認真、嚴謹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度。

四、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責任心的培養,是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待學習、工作的認真態度,堅持性和責任感將成為孩子良好的學習榜樣。此外,家長可以時常有意識地與孩子談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項任務、克服一個困難後的愉快和成就感傳達給孩子,使孩子能具體地感覺責任意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主動、積極地養成責任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