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玩具的小杜
媽媽帶著小杜到朋友孫阿姨家玩, 回來後媽媽發現小杜一進門就躲進房間。 媽媽透過門縫往裡面看, 見到小杜從書包裡掏出一輛紅色的玩具汽車。 原來小杜從孫阿姨家“偷”回了小汽車。
媽媽打算先不動聲色, 一方面是考慮到孩子的自尊, 另一方面, 她心中有一個比批評指責更好的方法。
晚飯時, 小杜從房間出來了。
媽媽問:“你覺得你今天的行為怎麼樣?”
Advertisiment
小杜一臉茫然, 媽媽提示了句“小汽車”, 小杜一下子低下了頭。
想了一會, 小杜說:“媽媽, 我錯了, 我不應該把小南哥哥的汽車拿回家玩。 ”
媽媽:“嗯, 小南哥哥找不到小汽車該多傷心呀, 那你打算怎麼做?”
“那……媽媽你幫我把小汽車帶回給孫阿姨吧。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媽媽又提示。
“我明天放學之後, 媽媽你帶我到孫阿姨家, 我把汽車還給小南哥哥, 我還要跟他說對不起。 ”媽媽豎起了大拇指。
“以後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
“下次不能偷偷拿回家, 這樣不好。 我會問小南哥哥能不能借給我玩, 如果他不肯, 我也不會生氣。 ”
“我們的小杜又長大了, 懂得了如何彌補自己的過錯, 還知道下次如何不犯錯了, 媽媽感到很高興。 ”
沒多久, 媽媽又帶小杜去了另一個朋友李叔叔家,
Advertisiment
“嗯, 小杜真棒, 不僅懂得了借是正確的辦法, 還懂得為別人著想了, 媽媽非常開心!”
小杜不好意思地笑了。
“偷拿”的不良行為, 就這樣悄悄溜走了。 更為有趣的, 小杜還學會了為他人考慮。
同樣的, 如果孩子做錯了其他事情, 比如打人、撒謊、闖禍、沒做作業被老師批評……都可以用這三個問題。
1、“你覺得你今天的行為怎麼樣?”
不用打罵, 這個問題能引導孩子自我反省, 越大的孩子越能輕易自我檢討,
Advertisiment
2、“那你打算怎麼做?”
讓孩子自己尋求彌補的方法。 有些孩子可能會想出各種方法, 比如將家裡的玩具熊送給對方, 比如請對方吃糖, 甚至是變成超人保護對方……即使孩子的方法不靠譜, 大人也不要否認。 因為這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 這種解決問題的主動性的習慣, 能讓孩子以後受益匪淺。 如果覺得孩子的方法不可行, 在認同孩子的前提下, 用徵求的語氣問孩子:“爸爸/媽媽也想到了一個辦法,
Advertisiment
3、“以後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
每一次犯錯都是一次教訓, 而這樣的教訓, 由犯錯的孩子自我總結才有價值。 當然, 有些家長會說我的孩子不懂自我總結怎麼辦?那就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協助, 引導時不能過於抽象, 要具體形象, 對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比如3歲的嘟嘟推倒了琳琳, 大人可以將事故複述一遍:“如果下次琳琳再搶你的玩具, 你還會推她嗎?你會怎麼做?請求她把玩具還給你, 還是將玩具先借給他玩一會?……”
當承諾是由孩子主動做出,
Advertisiment
這其實只是把解決問題的責任交還給孩子而已, 讓他們主動反省、主動尋求彌補、主動做出承諾。 馬克思有句名言, “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動時, 他才能對他的這些行為負完全責任。 ”將責任歸還給孩子, 這其實是教育的智慧。 幼兒說,當然,千百種孩子會有千百種性格和反應,他們可能不會按照你預想的思路走,但說不定他們想出來的比你想的更好,也說不定他們會拒絕回答你的問題,也或者他們會做出敷衍的回答,但無論怎麼樣,大人只要時刻保持耐心和寬容、不指責不批評,孩子最終也會在你的引導下走進你的思路。只要努力,那麼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夠耐心的父母。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最需要做的,就是信任孩子能做到。
將解決問題的責任交還給孩子,幫助他們自我批評自我反省、自己的決定自己做、自己的諾言自己信守,相信沒多久,孩子將變得責任感滿滿,並且更為可貴的是,孩子會懂得“三思而後行”,不衝動不莽撞,甚至或許在不知什麼時候,你的孩子也會變得善解人意。
幼兒說,當然,千百種孩子會有千百種性格和反應,他們可能不會按照你預想的思路走,但說不定他們想出來的比你想的更好,也說不定他們會拒絕回答你的問題,也或者他們會做出敷衍的回答,但無論怎麼樣,大人只要時刻保持耐心和寬容、不指責不批評,孩子最終也會在你的引導下走進你的思路。只要努力,那麼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夠耐心的父母。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最需要做的,就是信任孩子能做到。將解決問題的責任交還給孩子,幫助他們自我批評自我反省、自己的決定自己做、自己的諾言自己信守,相信沒多久,孩子將變得責任感滿滿,並且更為可貴的是,孩子會懂得“三思而後行”,不衝動不莽撞,甚至或許在不知什麼時候,你的孩子也會變得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