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過孩子體形的變化嗎?正常成年人的脊柱有三個生理彎曲, 這也是人們常說的人體線條關。 它包括頸椎的前凸、胸推的後凸和腰推的前凸。 嬰兒幾乎是直的。 只有整個脊柱的輕微後凸。 兩、三個月時孩子會抬頭, 開始出現頸曲, 六、七個月會坐, 才出現胸曲。 一歲左右會站、會走, 才出現腰曲。 這一年的變化多大。
人類社會發展史告訴我們, 從猿到人的過程中, 直立行走是個極大的飛躍, 是人類進化區別於動物的最明顯標誌。 有趣的是, 嬰兒的生長發育每時每刻都在重演著這段進化史。 你看, 從爬到坐,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四肢相對比軀幹短, 這怎麼知道呢?把兩臂平伸, 測最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 叫做指距, 它代表上肢的生長。 測頭頂至尾骨的長度, 即坐高, 叫做上部量, 可代表軀幹的生長, 測尾骨至腳跟的長度, 叫做下部量, 可代表下肢的生長(全身長減去上部量, 等於下部量)。 看看這兩個數字之間的關係就知道四肢與軀幹增長速度了。 出生時上部量占整個身長的60%, 而下部量只占40%,12歲左右, 上、下部量就相等了, 即各占50%, 這也說明身長的增長主要是以下肢為主。 還有一種測量方法, 那就是看整個身休中點的移動。 隨著身長的增長,
Advertisiment
出生時的指距短於身長, 一、兩歲左右兩者相等, 說明上肢的增長要比身長增長快。 總之, 嬰兒比起成人來就好象是一個四肢短小的大頭人, 只是由於以後四肢的增長, 特別是下肢的增長, 才形成勻稱健美的成年人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