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漸漸長大了, 接觸的事情越來越多, 心眼兒也漸漸多了起來, 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孩子常常會出現偷拿別人的東西的現象。 雖然說孩子偷東西和以偷謀生, 以偷為職業的偷不可同日而語, 但可以肯定的說, 孩子偷的現象如果不加矯正, 很可能就會發展成很嚴重的問題。
孩子的偷往往集中在"物"和"錢"兩個方面, 而他們大多又有下列表現:(一)愛不釋手與偷
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 眾多孩子在一起學習和玩耍時, 看到別人的物品自己特別喜歡時, 有的孩子就會忍不住拿來看看, 看來看去就會愛不釋手,
Advertisiment
(二)隨便拿與偷
有的孩子不知道偷的本質含義, 認為隨便拿可能不是錯誤的, 尤其是家中管理不嚴的家庭, 常常有物品被孩子隨便拿出來, 最後發現"盜主"即是孩子。 這種行為還會發生在隨便拿人家的東西上。 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父母帶孩子去朋友家玩, 回來後發現, 幾歲的孩子居然懷揣朋友家的玩具回了家。
(三)好奇與偷
有時候孩子偷的行為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完成的。 例如, 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幾個小朋友在外玩耍, 最後互相講起誰家中有什麼東西, 於是約定每人回家偷拿一樣東西出來, 這實際是好奇的結果。
當發現問題時家長可以採取以下的對策:1.說明與制止並講道理。
Advertisiment
2.懲罰, 必要時也可用體罰。 對已有不止一次偷東西經歷的孩子, 說明、制止不一定有效, 這時就要考慮採用其他方法, 其中懲罰法是必要的。 有許多人回憶, 就是父母的一頓狠狠的打救了自己, 使自己沒有發展成慣偷。
3.榜樣警示。 可以用偷盜犯們的犯罪受到的處罰來對孩子進行警示, 以使孩子改掉這一壞毛病。
4.建立申報制度, 加強財物管理, 堵塞漏洞。 這樣一方面要求孩子向父母彙報主要的花銷要求和開支,
Advertisiment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這樣的事情是正常的, 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經歷, 家長們不要害怕, 更不要彷徨, 只要細心的觀察, 及時地發現並制止, 這就不稱之為問題了。 但也千萬不要不重視, 這樣會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