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東西在兒童早期是個較為常見的現象, 很多家長初次發現孩子有偷竊做法的時候, 都會感到驚訝, 氣急敗壞, 嚴厲教育, 生怕自己的孩子會養成這種不良的習慣, 在長大之後, 害了別人也耽誤了自己。 然而, 家長一些過激的做法反而會有不良影響。 孩子偷東西, 您要學會這樣教育:
在您發現孩子偷竊之後, 氣憤的怒火常常噴出, 根本得不到好的效果。 我們希望家長首先要保證自身不處於憤怒、失望和吃驚的狀態, 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 也不能疏忽大意, 放任不管,
Advertisiment
一些孩子看到別的孩子去買糖果或去看電影, 而自己沒有足夠的零花錢, 偷拿了爸爸媽媽的錢, 家長要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經常無理拒絕孩子的一些正當要求, 如果是, 就應儘量提供適當的零用錢;若是孩子無理取鬧,要將孩子的興趣轉移到經濟條件允許的事情上來。 一些獨生子女常常會分不清道德的底線, 他們以自我為中心, 認為自己的任何要求都應立刻得到滿足, 做事沒有計劃, 不顧後果, 也弄不清借與偷的區別, 這種心態, 我們可以給予理解, 但是偷竊的行為家長也要及時糾正,
Advertisiment
孩子偷東西是壞習慣, 家長應該對這些孩子給予充分的關心和認識, 在經濟上給予孩子適當的補貼, 在道德層面上給孩子灌輸正確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