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傾聽教育的方法_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對於孩子來說, 首先需要學會的是傾聽——這才是學會學習的關鍵。 沒有了靜聽和沉思為前提, 就沒有發言的權利。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傾聽能力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Advertisiment

一、如何對孩子進行傾聽教育

學齡前兒童的傾聽教育隨著寶寶的長大, 很快就要上小學了, 那麼面對這些學齡前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傾聽教育呢?

1、榜樣教育

學齡前的孩子要學會傾聽別人說話, 是非常重要的, 傾聽一種禮儀與修養的表現, 有時很難用語言說清楚。 在家裡時, 我們家長首先就要有個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態度, 不要隨意打斷孩子或別人的談話, 與他人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孩子有打斷別人說話的行為時, 要給予糾正。

2、對話交流

在教孩子傾聽時, 我們首先得是個好的傾聽者, 特別是孩子不想聽你說話時,

Advertisiment
你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解釋。 然後把自己的想法也說一下。 這是在講道理, 也是一種傾聽。 慢慢地, 孩子會體會到傾聽的力量, 當遇到一些問題時, 他會很自然的想到用“對話”來解決。

3、意識提醒

從“聽”到“做”, 是個過程。 我們可以在潛移默化中, 去進行意識提醒。 例如, 吃飯前讓孩子去洗手, 媽媽可以故意提高聲音喊“爸爸, 要吃飯了, 快去洗手。 ”爸爸可以配合地說:“要吃飯了, 寶寶也要洗手哦。 ”這時, 媽媽可以輕輕地提醒孩子, 讓孩子說:“吃飯洗手啦, 寶寶要爸爸一起洗。 ”慢慢形成一種潛意識, 一到吃飯時, 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洗手。

4、親子閱讀

這是一個培養孩子傾聽習慣與傾聽能力的活動, 通過傾聽家長的講解, 孩子能學會正確發音, 感受到語音語調,

Advertisiment
養成安靜耐心地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並且, 孩子通過理解名義, 進而理解故事內容, 使他們對故事中的人物或情節更加理解與判斷。 在親子閱讀中, 我們要學會像孩子提問和追問, 提高他們傾聽的專注度與理解能力。

5、指令遊戲

為了鍛煉孩子傾聽的專注力, 可以與孩子一起做些含有指令性動作的小遊戲。 如“小手拍拍”, 可以在孩子熟悉了歌曲歌詞並會做出相應動作的基礎上, 可以改變唱法或改變動作, 請我們的孩子做出相應地改變。 如原詞是“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 伸出手指, 伸出手指。 嘴巴在哪裡, 用手指出來”, 可以改成“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來, 嘴也張開, 蘋果在哪裡, 用手指出來, 用嘴咬一口。 ”

6、美感賞析

Advertisiment

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辨析傾聽能力與審美修養, 可以在家經常放些音樂與孩子一起討論其中的節奏變化, 感受音樂中的美感, 體會傾聽帶來的寧靜與快樂。 還可以經常放兒歌聽聽 , 俗語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做詩也會吟”, 傾聽的力量是巨大的!

通過以上六點, 可以看出傾聽是我們整個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品格, 現在的培養, 會影響到長大後的品格。

二、傾聽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 傾聽至少具有以下三種作用:

1、傾聽也是學習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也說過:“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 但只有一口, 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 ”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動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在人們的各種交往方式中, 聽占45%, 說占30%,

Advertisiment
讀占16%, 寫占9%。 一連串的資料告訴我們, 人有約一半的時間在聽, 聽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 因此可以說, 不會傾聽的學生是不會學習的學生。

2、傾聽利於交往

臺灣心理學家黃月霞認為:“傾聽是有效溝通所必備的元素, 它是一種接納的語言。 ”傾聽是接受、分析、理解、分享的過程。 具有較強傾聽能力的人, 才可能會有好的人際關係, 才能與人很好地溝通合作。

3、傾聽是探究的前提

探究學習既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又是新課程下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探究的過程是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 無論是師生確定探究的問題, 還是學生證據收集的過程, 或者是學生交流研究的結果, 都需要學生認真傾聽。 一個不會傾聽的學生, 必然難以在集體的智慧碰撞中發現和發展。

必然難以在集體的智慧碰撞中發現和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