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多的依依入園已經一個月了。 依依是個敏感的孩子, 媽媽因為擔心她的適應性, 特意千挑萬選, 替她找了一家環境寬鬆, 允許家長陪護入園的幼稚園。 在阿姨的陪同下, 依依順利地入園, 沒有出現媽媽擔心的大哭大鬧的現象, 而且在幼稚園也有了自己喜愛的小朋友, 常回家提到一個叫天天的小姑娘, 媽媽別提多高興了。
可是, 一個月過去了, 媽媽突然發現, 依依出現了攻擊行為, 聽說在園裡打幾次天天了。
Advertisiment
不料, 園長認真地聽完依依媽媽的話後, 卻笑著說:“依依媽媽, 依依的這種表現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不是道德問題, 請不要隨便給孩子上綱上線哦!”
像依依這樣在入園後出現異常表現的孩子並不少見。 有的父母擔心孩子是“學壞了”, 有的批評孩子“自私”。 其實, 這些指責都沒有真正瞭解孩子。
對孩子來說, 走出家庭, 來到幼稚園, 是走出自我中心, 開始接觸社會的第一步, 具有重大意義,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變化。
Advertisiment
幼兒在兩三歲的時候, 還不能有效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往往是用身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從家庭到幼稚園的適應過程中, 有的孩子用攻擊行為或是退縮行為來發洩自己的緊張情緒,
Advertisiment
幼稚園裡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就是孩子常用顯得鹵莽的動作, 甚至是攻擊行為, 來表達自己對別人的喜愛, 來吸引別人的注意。 這樣的行為, 在孩子來說, 首先是一個進步, 就是他已經走出自我中心, 開始關注周圍的人和物了。 但是, 孩子還不能停留在那兒, 而是需要學會如何用別人能夠接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與別人交流。
父母瞭解了孩子的這種異常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後, 就可以消除緊張, 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孩子。
首先, 父母要理解, 孩子的各種異常行為是學習的過程,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自私”、“壞孩子”的道德標籤。
Advertisiment
其次, 父母要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 要制止孩子錯誤的做法, 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 光是批評他, 孩子還是不知所措。 像前面提到的情況, 媽媽可以告訴依依:“你喜歡天天, 可以告訴她, 如果想抱她, 要先請她同意, 不能把她弄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