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入小學的4大錯誤觀念

孩子上小學, 作為家長, 有些無趣要儘量避免哦!

錯誤觀念1:盲目追求名校

案例今年強強要升小學了, 為了讓他有個好的學習環境, 強強父母托人找關係, 花高價才把強強送進了某省級重點小學。 可是學校離家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從此強強每天都得比別的孩子早起一個多小時。 而強強的父母也因為每天由誰自責送孩子上學的事情而爭吵不休。 一年過去, 孩子瘦了不少, 老師還回饋強強上課常常打瞌睡, 學習效率很低。

點評

孩子上小學了雖然是個小大人了, 但各項生理特點並沒有發生質的變化,

Advertisiment
充足的睡眠、合理的作息規律才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僅僅為了孩子能上有名氣的小學, 而耗去孩子大量的精力、家裡本不豐厚的經濟資源, 以及家庭的和睦, 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在為孩子選擇學校這一點上, 家長要綜合考慮, 除了學校的教學品質, 就近入學也要考慮在內, 讓孩子輕裝上陣, 才能保證“教”與“學”的良好互動。

錯誤觀念2:入學前大量補課

案例嘉嘉上幼稚園時就拿過不少鋼琴比賽、書法比賽的大獎。 要上小學了, 嘉嘉父母覺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提前給孩子“加餐”——大量補課。 可是, 上了小學的嘉嘉非但沒有體現出優勢, 班主任還常常跟嘉嘉父母說, 她很多英語發音難以矯正, 上數學課又因為覺得內容簡單重複,

Advertisiment
也不願意認真聽課, 基礎知識學得不扎實。

點評

在很多家長眼中, “幼小銜接”這個詞就代表著知識的承接和過渡。 這種理解不無道理, 幼稚園大班的教學會為孩子上小學做一些知識方面的準備。 但是, 知識的準備並不是幼小銜接的重點或者全部。 孩子提前學的內容也要有選擇, 不然與小學的教學內容產生衝突, 有時甚至存在不一致, 那只會搞混孩子的正誤判斷, 也降低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給小學教師的正常教學工作帶來困難。

列于學齡前的孩子,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興趣選擇兩項加以培養, 保持孩子對知識探索的熱情才是最重要的。

錯誤觀念3:入學而適應, 家長來包辦

案例貝貝是爺爺奶奶的心肝。

Advertisiment
自打貝貝上了小學, 回家就愁眉苦臉, 愛發脾氣。 原來老師每天留下的作業, 忙壞了貪玩的貝貝。 爺爺奶奶開始發愁了, 他們覺得孩子剛入學, 不用所有事情都自己做, 讓孩子不開心。 於是爺爺奶奶當起了貝貝的“陪讀”, 模仿孩子歪歪扭扭的筆跡做完了半個學期的作業。 貝貝開心了, 可是期末考試的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點評

小學是孩子系統地學習各科知識的開端, 是為將來更深層次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 因此, 一定形式的、定量的課後作業是小學教學的延伸部分, 能説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上所學的內容。 包辦會影響孩子獨立學習、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 並且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有影響。

Advertisiment

在教學方式上, 幼稚園和小學有較大的差異, 家長要“硬下心腸”, 幫助孩子適應這種差異, 樹立學習的信心。

錯誤觀念4:小學教師而如幼稚園教師盡責

案例玲玲是個性格內向的小女孩, 幸好幼稚園的陳老師對玲玲特別照顧。 上了小學, 一個班有四十幾個同學, 班主任對玲玲生活上的照顧也不如幼兒固的陳老師。 玲玲感到很失落, 性格越發孤僻內向了。 玲玲的父母覺得這是小學班主任的錯, 她沒有幼稚園陳老師那麼盡責。

點評

幼稚園教師和小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在幼稚園裡, 教師是開展教學工作的教育者, 也是孩子日常生活的照料者。 在小學, 教師的工作重點在教學而非保育。 其次, 幼稚園和小學在班級人數上也存在較大差異。

Advertisiment
教師無法顧及所有學生的所有方面, 這和孩子從幼稚園到小學的發展特點——獨立性漸漸增強是互為因果的。 對於玲玲這樣性格內向的孩子, 家長應加以引導, 使她將對教師的情感依賴轉向朝夕相處的同學身上, 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