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不解釋孩子的行為, 就像是犯了什麼大錯似的。 家長為什麼會有這樣奇怪的心理反應呢?有一種解釋說, 似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內向是一種病, 是一種性格缺陷。
曾經我遇見過一個媽媽, 她的女兒屬於典型的內向型性格, 在幼稚園老師不待見, 在孩子中間常常落單。 為此, 她苦惱了很久, 最後終於狠下心來, 決定改變女兒的性格, 希望自家女兒能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 愛笑愛鬧, 活潑開朗, 簡而言之, 就是要“人見人愛, 花見花開”。
聽說, 後來她做了一件大事, 找到一家很有名的培訓機構, 給女兒報了1萬多錢的課程,
Advertisiment
其實, 我也曾經歷過上面媽媽那樣的焦慮階段, 也怕路人甲乙說我的孩子如何如何內向, 可能不高興時, 我也會跳出來出面維護, “我的小孩才不內向, 她只是和你不熟。 ”那段時期, 我給孩子報過小主持人培訓班,
Advertisiment
面對人群, 為什麼內向和外向的孩子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呢?心理學家西爾維婭·呂肯認為, 根源之一在於:兩種性格的人精力恢復的方式不同。 性格外向的人喜歡外界刺激, 喜歡與人交談, 他們通過與外部世界的互動而使恢復精力。 假如他們與外界斷了聯繫, 他們就可能體驗到孤獨和筋疲力盡的感覺。 而性格內向的人則不一樣, 他們是從自己的內部世界, 比如思想、觀念和情緒中獲得精力, 他們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 在那裡思考問題, 進而讓自己恢復充沛的精力。
Advertisiment
但這並不等於說, 性格外向就是好, 性格內向就存在缺陷。 人格心理學家之所以對人作出這樣的劃分和描述, 僅僅只是為了讓人類更瞭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所以, 內向也好, 外向也罷, 它們僅僅是一種認識維度, 差異也僅僅意味著差異本身, 而並沒有“好”與“不好”之分。
那麼, 內向型的人有哪些優勢呢?我想, 很有必要對這個問題作一些澄清和說明, 只有這樣人們才可能消除那些原本不該有的偏見, 更友善地、更全面地去看待身邊性格內向的孩子。 而對於父母來說, 他們也會清楚地意識到:原來有個性格內向的孩子, 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原來自己的孩子沒有什麼問題, 是我們誤解了孩子。
Advertisiment
1、謹慎。 做事謹慎, 三思而後行;細心觀察;尊重他人, 等等。
2、集中。 集中精力;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持之以恆地做一件事。
3、善於傾聽。 從對方對資訊、觀點以及需求的表達中提取精華, 完成對話。
4、安靜。 內心的安靜也是一種優勢, 是我們看不到的一種力量。
5、善於思考。 做事有計劃, 愛思考, 愛分析問題, 並從中找到答案和方法。
6、獨立。 喜歡獨處;做事獨立;經常忘我。
7、堅韌。 為了完成一個目標, 會用心且一鼓作氣。
8、用書寫代替言論。 儘管是一個安靜的小孩, 卻喜歡用書寫或者繪畫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想法。
……
看到這些優勢, 再低頭看看孩子, 為人父母者是不是要驚喜萬分了呢, 那些難言的委屈是不是也煙消雲散了呢。
Advertisiment
所以說, 內向有什麼不好呢。 這個世界既需要內向的孩子, 也需要外向的孩子。 最後, 送幾句頗有詩意的話給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
安靜的人們常常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淺淺的溪流或河水奔流迅速,
較深的水域似乎較為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