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出現畏難情緒怎麼辦?

幼稚園要舉辦親子自製圖書大賽了。 昨天點點一回到家就開始忙活起來, 她一會兒畫圖, 一會兒裁剪……可是點點隻想了前兩頁, 不知後面該怎麼做, 我讓她好好想想, 點點卻連忙搖頭:“我想不出來!我不會!”後來點點竟然哇哇大哭起來。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退縮、逃避, 依賴別人幫忙, 我該怎樣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呢?

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都不同, 所以面對困難挑戰也會有不同的反應。 有的孩子比較膽小, 做事謹慎, 而對沒有做過的或者有難度的事情輕易不敢嘗試。 代替孩子做事不如教會孩子做事的方法,

Advertisiment
當家長或者老師給孩子佈置了小任務後, 首先要讓孩子明確“做什麼”, 然後再引導孩子開拓思維, 尋求方法, 不要一股腦發佈命令後就不管了, 到最後還對結果指手畫腳不滿意, 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注重培養孩子制定計劃的好習慣, 先做什麼, 後做什麼, 這些計畫和秩序的建立容易幫助孩子理清思維過程, 從而指導行動, 發現困難後容易找到出現問題的環節和根源。 在遇到困難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 孩子情緒開始波動, 家長要耐心鼓勵, 並陪伴他。 比如在引導過程中, 家長多用“我們”這個詞, 讓孩子從心裡感到自己不是孤軍作戰, 還有家長在身邊。

針對困難和問題, 家長可提供線索甚至方法的啟發。 當點點隻繪製了前兩頁內容,

Advertisiment
思維受到局限時, 家長可以轉換角度, 提示:你的書名是《我的朋友》, 你畫的樂樂和笑笑都是你生活中的朋友, 那你還有沒有其他朋友?小動物?植物?常用物品等等, 它們都是你喜歡的, 都對你很重要……或者和點點聊天, 瞭解“你和朋友之間發生過什麼事情, 後來怎麼樣?”等等, 這樣慢慢地就開闊了孩子的思路, 豐富了內容, 降低任務難度。 當孩子對任務和方法的理解都沒有問題, 而且也樂於操作時, 如果做上去還是有點難, 那麼家長就要考慮降低難度。 比如案例中的點點製作圖書時畫得不太好, 折得困難, 那麼就啟發她運用粘貼, 貼圖片、貼照片等等, 轉換一種方式, 孩子也能成功。  

相關用戶問答